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世界史论文--现代史(1917年~)论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945年~)论文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导言第11-19页
第一章 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安全第19-54页
 第一节 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安全观第19-28页
  一、国家安全的基本概念第19-20页
  二、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及理论体系第20-21页
  三、全球化的内涵及其影响第21-23页
  四、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安全观的主要特点第23-28页
 第二节、全球化运动与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互动关系第28-37页
  一、全球化运动对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促进作用第29-36页
  二、全球化对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阻碍作用第36-37页
 第三节、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第37-43页
  一、伊斯兰极端主义破坏国家主权和和领土完整,威胁国家军事安全第37-38页
  二、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为全球性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并诱发了世界性伊斯兰国际恐怖主义第38-39页
  三、伊斯兰极端主义催生的暴力恐怖活动,扰乱了所在国的经济利益,影响了整个世界经济秩序第39-41页
  四、伊斯兰极端主义宣传政教合一,煽动教派冲突和颠覆现政权,引发社会动荡,对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造成威胁第41-42页
  五、伊斯兰极端主义对所在的国文化安全构成威胁第42页
  六、伊斯兰极端主义对环境安全的威胁第42-43页
 第四节 全球化时代我国面临着的主要安全问题及我国的新国家安全观第43-54页
  一、我国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第43-52页
  二、我国新安全观的主要特征第52-53页
  三、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我国的安全问题第53-54页
第二章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国际形势第54-85页
 第一节、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内涵及特点第54-60页
  一、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基本内涵第54-55页
  二、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主要特点第55-60页
 第二节、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第60-71页
  一、现代化发展道路探索的失败第60-64页
  二、伊斯兰世界尚未从根本上做好接受现代文明洗礼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心理准备第64-65页
  三、二战后超级大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及以色列的侵略扩张,激发了伊斯兰复兴运动特别是原教旨主义的兴起第65-68页
  四、一些国家把宗教复兴作为进行团结人民,统一思想的有力武器第68-69页
  五、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神权统治的建立把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推向高潮第69-70页
  六、巨额石油收入为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第70页
  七、冷战的结束打破了世界格局的力量平衡,使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为伊斯兰复兴运动提供了国际空间第70-71页
  八、伊斯兰教复兴与改革的历史传统,是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历史内因第71页
 第三节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世界的影响第71-85页
  一、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使传统的宗教生活得到了恢复和加强,宗教势力不断扩大,社会的宗教气氛浓厚第71-72页
  二、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导致了中东伊斯兰世界的重组分化,诱发了中东地区性冲突和战争,使一些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政局动荡不稳、经济发展迟滞第72-76页
  三、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加强了泛伊斯兰国际组织的影响,为国际社会多极化进程增添了力量第76-77页
  四、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使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为代表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和势力迅猛发展到世界各地第77-82页
  五、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诱发下的世界性伊斯兰恐怖主义,破坏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第82-83页
  六、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恐怖活动为美国和西方国家干涉他国内政和实行霸权政策提供了借口第83-84页
  七、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兴起,还破坏了所在的历史文化,破坏了世界文明第84-85页
第三章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国周边地区的影响第85-153页
 第一节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影响下的中亚局势第85-104页
  一、中亚的基本情况第85-86页
  二、当代伊斯兰教复兴运动在中亚兴起的四个阶段及主要特点第86-91页
  三、中亚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第91-100页
  四、当代伊斯兰教复兴对中亚安全的影响第100-104页
 第二节 车臣—伊斯兰极端主义催生下的民族分裂恐怖活动的“圣地”第104-121页
  一、俄罗斯伊斯兰教信仰情况第104-105页
  二、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尤其是伊斯兰极端主义对车臣北高加索地区的影响第105-112页
  三、伊斯兰极端主义在车臣和北高加索地区泛滥成灾的原因分析第112-121页
 第三节 南亚: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诱发下的教派冲突和恐怖“天堂”第121-133页
  一、南亚穆斯林的基本情况第121页
  二、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南亚的影响第121-128页
  三、南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原因第128-133页
 第四节、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东南亚各国影响第133-143页
  一、东南亚各国的伊斯兰教情况第133页
  二、东南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特点第133-139页
  三、东南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原因第139-143页
 第五节 阿富汗—伊斯兰极端主义和世界恐怖主义的摇篮第143-153页
  一、亲苏政权的建立和苏联的入侵催生了伊斯兰复兴,各种伊斯兰组织成为抵抗侵略的中坚力量第143-144页
  二、伊斯兰复兴运动与阿富汗军阀混战相因相果,互相影响,催生了伊斯兰极端势力的产生第144-147页
  三、塔利班极端政权的建立使阿富汗成为国际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摇篮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基地第147-150页
  四、伊斯兰极端主义在阿富汗的泛滥,使阿富汗及其周边地区成为世界级“毒源”地第150-153页
第四章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国穆斯林地区的影响第153-194页
 第一节 中国伊斯兰教的主要特点第153-160页
  一、信教民族多,分布广,居住集中第153页
  二、教派多,影响大,地方特色浓厚第153-154页
  三、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第154-155页
  四、伊斯兰教对广大穆斯林影响深远第155-156页
  五、伊斯兰教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广大穆斯林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爱教爱国意识不断增强第156-159页
  六、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第159-160页
 第二节、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影响第160-169页
  一、宗教氛围异常浓厚第161-162页
  二、恢复或变相恢复的宗教封建剥削制度在一些地方开始回潮和升温第162-163页
  三、教派纷争时常不断第163页
  四、非法宗教活动屡禁不止第163-168页
  五、排挤和打击爱国宗教人士,争夺寺院讲经权第168页
  六、伊斯兰极端势力活动猖撅第168-169页
 第三节 “东突”恐怖组织—伊斯兰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结合第169-181页
  一、东突恐怖主义的理论基础第169-172页
  二、“东突”恐怖组织活跃的四个阶段第172-174页
  三、东突恐怖主义的活动特点第174-180页
  四、“东突”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第180-181页
 第四节、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在我国西部发生的原因第181-194页
  一、全球性的伊斯兰复兴思潮的兴起和国际泛伊斯兰组织的渗透刺激了西北地区伊斯兰教的升温第181-182页
  二、国外各种敌对势力利用宗教问题煽风点火使西北地区的伊斯兰问题变得更加敏感复杂第182-190页
  三、经济文化发展落后是非法宗教势力猖撅的原因之一第190-191页
  四、民族问题引发伊斯兰极端势力的产生第191-192页
  五、从文化内质上讲,伊斯兰教传统信仰文化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成为非法宗教势力产生的原因之一第192页
  六、伊斯兰教本身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和政治参与性为极端主义提供了生存的土壤第192-194页
第五章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中国安全第194-232页
 第一节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国地缘安全的影响第194-208页
  一、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兴起,使我国周边地区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泛滥,从而加剧周边地区的动荡和不安,进而影响我国边疆安全第194-201页
  二、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介入创造了条件,从而使我国的地缘环境发生不利于我国的变化,也使上海合作组织地位和作用面临挑战第201-208页
 第二节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影响我国的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第208-214页
  一、危害社会政治稳定第208-211页
  二、影响各民族的大团结第211-214页
  三、使我国民族问题的解决复杂化、国际化,也使已解决的边界问题前途不明朗第214页
 第三节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第214-227页
  一、从我国内部环境讲,恶化了西部经济发展的安全环境,影响了外资引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第215-218页
  二、从外部讲,极端伊斯兰宗教组织恐怖活动的泛滥,使得我国的能源供应的不确定因素增大第218-223页
  三、伊斯兰恐怖主义兴起和我国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与美国等国家的合作,影响我国与周边地区的商品贸易、劳务输出、海外企业的正常运转及海外人员的安全第223-227页
 第四节 东突恐怖势力的活动影响我国的对台做军事斗争的战略第227-232页
  一、从地缘角度看,台湾与新疆位于中国薄弱边缘地带第227-228页
  二、“东突”恐怖势力与“台独”势力开始联合,从战略上互相策应第228-230页
  三、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挟新疆以制台海”的图谋日益显现第230-232页
第六章 历史的沉思第232-253页
 一、经济问题是诱发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最主要因素,也是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途径第232-234页
 二、加强对学校的管理,严防宗教干涉教育,杜绝伊斯兰极端思想对学校的渗透第234-238页
 三、强化“阵地意识”,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监管工作第238-240页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以抵抗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渗透第240-242页
 五、加大管理,力争使我国的伊斯兰教管理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和透明化第242-246页
 六、加强国际合作,增强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力度第246-250页
 七、加强基层政权和党组织建设,增强对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打击力度第250-251页
 八、加强军队打击、威慑恐怖主义的能力第251-253页
结论第253-256页
附录第256-26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263-264页
后记第264页

论文共2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J2EE技术进行电大班主任WEB系统的开发
下一篇:制造协作组织形成过程任务与资源的集成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