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引言 | 第8-11页 |
1.1.1 网络测控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8-9页 |
1.1.2 嵌入式网络测控服务器的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1.2 研究嵌入式网络测控服务器的意义 | 第11-14页 |
第2章 嵌入式网络测控服务器的基本理论 | 第14-24页 |
2.1 微处理器结构 | 第14-17页 |
2.1.1 ARM介绍 | 第14-16页 |
2.1.2 8位单片机简介 | 第16-17页 |
2.2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 第17-21页 |
2.2.1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引出 | 第17-18页 |
2.2.2 现有的几种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 | 第18-19页 |
2.2.3 μC/OS-II简介 | 第19-21页 |
2.3 嵌入式TCP/IP协议栈 | 第21-22页 |
2.4 数据采集、处理以及远程的自动控制 | 第22-24页 |
第3章 嵌入式网络传感器硬件设计 | 第24-45页 |
3.1 系统方案设计 | 第24-27页 |
3.1.1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 第24-25页 |
3.1.2 微控制器的选择 | 第25-27页 |
3.2 网络接口设计 | 第27-35页 |
3.2.1 以RS232作为网络接口 | 第28-29页 |
3.2.2 10M以太网网络接口 | 第29-35页 |
3.2.2.1 RTL8019作为网络接口芯片 | 第29-33页 |
3.2.2.2 CS8900作为网络接口芯片 | 第33-35页 |
3.3 服务器接口设计 | 第35-45页 |
3.3.1 串行通讯接口设计 | 第35-38页 |
3.3.2 I2C接口设计 | 第38-40页 |
3.3.3 USB接口设计 | 第40-43页 |
3.3.4 CAN接口设计 | 第43-45页 |
第4章 嵌入式网络测控服务器软件设计 | 第45-81页 |
4.1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 第45-47页 |
4.1.1 μC/OS-II任务的定义 | 第45-47页 |
4.1.2 嵌入式网络测控服务器任务分配 | 第47页 |
4.2 嵌入式TCP/IP协议栈 | 第47-57页 |
4.2.1 TCP/IP结构 | 第48-49页 |
4.2.2 IP协议 | 第49-50页 |
4.2.3 TCP协议 | 第50-52页 |
4.2.4 HTTP协议 | 第52-53页 |
4.2.5 嵌入式网络传感器协议栈的设计 | 第53-57页 |
4.3 嵌入式网络测控服务器接口层软件设计 | 第57-72页 |
4.3.1 串口通讯的软件设计 | 第58-59页 |
4.3.2 I2C通讯的软件设计 | 第59-65页 |
4.3.3 USB接口的软件设计 | 第65-69页 |
4.3.4 CAN接口的软件设计 | 第69-72页 |
4.4 嵌入式网络测控服务器网页的动态刷新 | 第72-81页 |
4.4.1 用Java applet方式实现 | 第72-77页 |
4.4.2 用xml嵌入式数据岛方式实现 | 第77-81页 |
第5章 网络测控服务器的典型应用及优化设计 | 第81-92页 |
5.1 应用之一——声表面波网络传感器的频率测量 | 第81-83页 |
5.1.1 声表面波传感器的原理 | 第81页 |
5.1.2 声表面波压力网络传感器设计 | 第81-83页 |
5.1.3 系统硬件及网络接口 | 第83页 |
5.2 应用之二——远程电机转速的测量和控制 | 第83-86页 |
5.2.1 远程电机转速测量与控制系统组成 | 第83-84页 |
5.2.2 硬件结构说明 | 第84-85页 |
5.2.3 软件设计说明 | 第85-86页 |
5.3 应用之三——无线温度测量 | 第86-89页 |
5.3.1 测温器件的选择 | 第86-87页 |
5.3.2 测温流程 | 第87-89页 |
5.4 系统的优化设计 | 第89-92页 |
5.4.1 电路板设计 | 第89-90页 |
5.4.2 可靠性设计 | 第90-92页 |
第6章 总结 | 第92-96页 |
6.1 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 | 第92-93页 |
6.1.1 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92页 |
6.1.2 论文研究的使用价值 | 第92-93页 |
6.2 论文研究的关键技术及完成得主要工作 | 第93-94页 |
6.2.1 论文研究的关键技术 | 第93页 |
6.2.2 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93-94页 |
6.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及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94-96页 |
6.3.1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94-95页 |
6.3.2 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附录 | 第100-105页 |
西北工业大学业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 第105页 |
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