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22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2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2-20页 |
·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间关系的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论文创新和不足 | 第21-22页 |
·论文创新 | 第21页 |
·论文不足 | 第21-22页 |
第2章 黄金投资的相关问题概述 | 第22-29页 |
·黄金的属性及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 | 第22-23页 |
·黄金的概念 | 第22页 |
·黄金的属性 | 第22页 |
·黄金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 | 第22-23页 |
·黄金投资的特点及品种 | 第23-25页 |
·黄金投资的特点 | 第23页 |
·黄金投资的品种 | 第23-24页 |
·黄金投资与其他投资的区别 | 第24-25页 |
·黄金市场发展沿革 | 第25-29页 |
·国际黄金市场及交易服务模式 | 第25-26页 |
·世界黄金储备情况 | 第26-27页 |
·中国黄金市场发展轨迹 | 第27-29页 |
第3章 黄金期货与黄金现货的异同分析 | 第29-33页 |
·黄金期货的内涵和外延 | 第29页 |
·黄金期货的内涵 | 第29页 |
·黄金期货的外延 | 第29页 |
·黄金现货的内涵和外延 | 第29-30页 |
·黄金现货的内涵 | 第29-30页 |
·黄金现货的外延 | 第30页 |
·黄金期货与黄金现货间的异同分析 | 第30-33页 |
·黄金期货与黄金现货间的相同点 | 第31页 |
·黄金期货与黄金现货间的不同点 | 第31-33页 |
第4章 中国黄金期货与现货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33-53页 |
·数据基本分析 | 第33-35页 |
·数据来源 | 第33页 |
·中国黄金市场基本走势 | 第33-35页 |
·数据基本分析 | 第35页 |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 第35-38页 |
·平稳性检验的意义 | 第35-36页 |
·平稳性的检验方法 | 第36-37页 |
·平稳性的实证检验 | 第37-38页 |
·向量自回归模型(VAR) | 第38-39页 |
·Johansen协整检验 | 第39-42页 |
·协整的含义 | 第39-40页 |
·E—G两步检验法 | 第40页 |
·Johansen协整检验法 | 第40-42页 |
·误差修正模型(VECM) | 第42-43页 |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第43-45页 |
·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 | 第45-53页 |
·脉冲响应函数的含义 | 第45-46页 |
·脉冲响应函数模型 | 第46-47页 |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第47-49页 |
·方差分解 | 第49-53页 |
第5章 我国黄金期货与现货间关系的结论及分析 | 第53-62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3-54页 |
·我国黄金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是非平稳时间序列 | 第53页 |
·我国黄金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存在协整关系且后者单向引导前者 | 第53页 |
·黄金期货市场定价能力不强 | 第53页 |
·黄金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已见显现 | 第53-54页 |
·我国黄金期货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54-58页 |
·商业银行投资热情不高 | 第54页 |
·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受限 | 第54页 |
·非金融机构参与程度低 | 第54-57页 |
·黄金期货合约的单位过大,限制了个人投资者的进入 | 第57-58页 |
·主要对策建议 | 第58-62页 |
·投资主体多元化 | 第58-59页 |
·创建迷你黄金期货合约 | 第59页 |
·延长黄金期货交易时间 | 第59-60页 |
·适时考虑推出黄金期权 | 第60-61页 |
·考虑引入QFII | 第61-62页 |
附录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