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圆明园景观与中国传统文化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3页 |
| ·本文的研究视角和意义 | 第8-10页 |
| ·圆明园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研究的不足 | 第11-12页 |
| ·园林产生与历史文化背景的脱离 | 第11页 |
| ·研究深度不够 | 第11页 |
| ·重建工作任重而道远 | 第11-12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圆明园的兴建 | 第13-18页 |
| ·优越的造园环境 | 第13-14页 |
| ·圆明园的兴建 | 第14-18页 |
| 第三章 圆明园景观与中国传统文化 | 第18-59页 |
| ·圆明园与中国传统学术思想 | 第18-35页 |
| ·圆明园与儒家思想 | 第19-30页 |
| ·圆明园与道家思想 | 第30-35页 |
| ·圆明园与传统的文学绘画艺术 | 第35-38页 |
| ·景观是诗意的再现 | 第36页 |
| ·文学作品对圆明园景观的影响 | 第36页 |
| ·中国山水画也是圆明园造景的取材的重要来源之一 | 第36-38页 |
| ·圆明园与传统的建筑园林艺术 | 第38-43页 |
| ·“乾隆盛世”下的皇家园林以建筑为主体 | 第38页 |
| ·建筑体现了形式美的的法则 | 第38-39页 |
| ·建筑适合政治和生活双重需要 | 第39页 |
| ·建筑设计尝试创新 | 第39-43页 |
| ·圆明园与中国传统美学 | 第43-45页 |
| ·中国传统美学与皇权的统一 | 第43-44页 |
| ·园林美学思想的程式化发展 | 第44-45页 |
| ·圆明园与宗教文化 | 第45-48页 |
| ·圆明园与道教 | 第45-46页 |
| ·圆明园与佛教 | 第46-47页 |
| ·圆明园与民间神灵 | 第47-48页 |
| ·圆明园与中国古典山石造景艺术 | 第48-56页 |
| ·中国古典山石造景的历史 | 第48-49页 |
| ·中国古典园林叠山造景的山石选材 | 第49页 |
| ·中国古典园林山石景观的功能 | 第49-50页 |
| ·山石造景的艺术手法 | 第50-56页 |
| ·圆明园是中国南北文化的统一 | 第56-59页 |
| ·模仿江南园林 | 第56-58页 |
| ·景观因地制宜的再创造 | 第58-59页 |
| 第四章 圆明园与中西文化交流 | 第59-71页 |
| ·传教士与西洋楼的兴建 | 第59-65页 |
| ·西洋楼的兴建 | 第59-62页 |
| ·传教士与西洋楼 | 第62-65页 |
| ·西洋楼与中国传统园林 | 第65-67页 |
| ·圆明园与18 世纪欧洲的“中国园林热” | 第67-71页 |
| ·“中国园林热”形成的世界园林环境 | 第67页 |
| ·“中国园林热”的传入 | 第67-71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71-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个人简介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