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债的经济效应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8-9页 |
图表目录 | 第9-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4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二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10-12页 |
三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2页 |
四 可能的创新及不足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国债的经济效应理论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第一节 古典学派的国债负效应理论 | 第14-17页 |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国债正效应理论 | 第17-20页 |
第三节 新古典主义国债正效应理论 | 第20页 |
第四节 对前人理论的小结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我国国债理论与实践的演进 | 第22-29页 |
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期国债思想和国债实践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国债理论和实践的演进 | 第23-26页 |
第三节 我国国债演进的制度学解释 | 第26-29页 |
第四章 我国国债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 第29-42页 |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理论回顾 | 第29-31页 |
第二节 国债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 | 第31-35页 |
第三节 中国国债政策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35-42页 |
第五章 我国国债的需求效应分析 | 第42-54页 |
第一节 我国国债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 第42-49页 |
第二节 我国国债对投资的影响 | 第49-54页 |
第六章 我国国债的金融效应分析 | 第54-67页 |
第一节 国债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 第54-58页 |
第二节 国债对我国利率的影响 | 第58-62页 |
第三节 国债对价格水平的影响 | 第62-67页 |
第七章 国债管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 第67-72页 |
第一节 国债政策是连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中介 | 第67-68页 |
第二节 优化国债流通体制 | 第68-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