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数字电视SoC芯片软硬件协同设计及其片上总线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 ·数字电视的发展 | 第10-12页 |
| ·数字电视与高清晰度电视 | 第10-11页 |
| ·数字电视技术标准 | 第11页 |
| ·数字电视芯片的发展 | 第11-12页 |
| ·有线数字电视SoC芯片 | 第12页 |
| ·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 | 第12-17页 |
| ·软硬件协同设计过程 | 第13-15页 |
| ·软硬件协同设计的关键技术 | 第15-17页 |
| ·SoC片上总线技术研究 | 第17-21页 |
| ·SoC片上总线技术的特点 | 第18-20页 |
| ·板级总线与片上总线的比较 | 第18-19页 |
| ·传统片内总线与片上总线的比较 | 第19-20页 |
| ·SoC片上总线特点归纳 | 第20页 |
| ·SoC片上总线协议介绍 | 第20-21页 |
| ·核中心协议策略 | 第21页 |
| ·片内总线协议策略 | 第21页 |
| ·本文内容安排和主要研究成果 | 第21-24页 |
| 第二章 有线数字电视SoC芯片设计策略和结构划分 | 第24-28页 |
| ·芯片设计策略 | 第24页 |
| ·系统结构划分 | 第24-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信道解调解码部分设计 | 第28-51页 |
| ·QAM解调 | 第28-29页 |
| ·载波恢复 | 第29-33页 |
| ·定时恢复 | 第33-36页 |
| ·内插器算法及实现 | 第34-35页 |
| ·内插控制器 | 第35-36页 |
| ·定时误差提取(TED) | 第36页 |
| ·均衡器 | 第36-39页 |
| ·RS译码 | 第39-40页 |
| ·面向信道解调解码部分的软硬件协同设计 | 第40-49页 |
| ·子系统划分 | 第40-41页 |
| ·软硬件划分 | 第41-49页 |
| ·基带下变换和定时恢复 | 第41-42页 |
| ·均衡器 | 第42-43页 |
| ·RS译码器 | 第43-45页 |
| ·管理控制单元 | 第45-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信源解码部分设计 | 第51-94页 |
| ·系统层解析 | 第51-57页 |
| ·MPEG-2TS流语法结构与系统控制信息 | 第51-53页 |
| ·TS流解复用流程 | 第53-55页 |
| ·软硬件划分 | 第55-57页 |
| ·音频解码 | 第57-61页 |
| ·音频解码流程 | 第57-59页 |
| ·软硬件划分 | 第59-61页 |
| ·HDTV视频解码 | 第61-75页 |
| ·系统任务划分 | 第62-64页 |
| ·高层视频流解码(Head Process) | 第64-65页 |
| ·变字长解码(VLD) | 第65-66页 |
| ·逆扫描/逆量化(IZZ/IQ) | 第66-67页 |
| ·逆离散余弦变换(IDCT) | 第67-68页 |
| ·运动补偿(MC) | 第68-71页 |
| ·硬件解码器系统控制 | 第71-75页 |
| ·数据通路 | 第72-75页 |
| ·控制通路 | 第75页 |
| ·新一代多媒体应用 | 第75-91页 |
| ·MPEG-4视频解码 | 第76-78页 |
| ·MPEG-4视频解码软件设计与优化 | 第78-85页 |
| ·软件结构优化 | 第82-84页 |
| ·数据结构优化 | 第84-85页 |
| ·运算操作优化 | 第85页 |
| ·其他优化手段 | 第85页 |
| ·基于通用微处理器的可编程解码器 | 第85-87页 |
| ·通用微处理器的多媒体扩展 | 第87-88页 |
| ·DSP | 第88-91页 |
| ·信源解码部分系统架构 | 第91-93页 |
| ·双核架构 | 第91-92页 |
| ·处理器核间通信 | 第92-93页 |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 第五章 系统任务调度与片上总线研究 | 第94-116页 |
| ·系统任务调度策略 | 第94-95页 |
| ·RISC主控器的任务调度 | 第95-98页 |
| ·任务调度策略 | 第96-97页 |
| ·任务调度粒度分析 | 第97-98页 |
| ·视频解码任务调度 | 第98-101页 |
| ·视频软解码调度 | 第98-99页 |
| ·视频硬解码调度 | 第99-101页 |
| ·以宏块为单位的数据调度 | 第99-100页 |
| ·以块为单位的数据调度 | 第100-101页 |
| ·系统总线设计 | 第101-115页 |
| ·多总线架构 | 第102-103页 |
| ·系统总线设计 | 第103-109页 |
| ·双总线架构 | 第103-104页 |
| ·DMA调度 | 第104-105页 |
| ·系统总线仲裁机制 | 第105-108页 |
| ·时间帧、时隙以及片上缓存确定 | 第108-109页 |
| ·局部总线与外设接口 | 第109-112页 |
| ·IDE接口 | 第109-110页 |
| ·USB接口 | 第110-111页 |
| ·以太网接口 | 第111-112页 |
| ·局部总线与系统总线之间数据交互 | 第112-1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工作展望 | 第116-11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7-122页 |
| 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第122-123页 |
|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23-124页 |
| 致谢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