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9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饱和软粘土变形特性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饱和软粘土在静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 | 第15-18页 |
·饱和软粘土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 | 第18-19页 |
·循环荷载下饱和软粘土变形特性的研究现状 | 第19-27页 |
·循环荷载作用下软土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 | 第19-21页 |
·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本构模型研究 | 第21-25页 |
·循环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长期沉降的计算方法研究 | 第25-27页 |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2章 临界状态土力学与修正剑桥模型 | 第29-54页 |
·引言 | 第29-30页 |
·临界状态理论 | 第30-37页 |
·状态边界面的提出 | 第30-33页 |
·临界状态理论 | 第33-34页 |
·剑桥模型与修正剑桥模型 | 第34-37页 |
·修正剑桥模型的数值积分格式 | 第37-47页 |
·三维应力条件下本构方程的数值积分 | 第37-43页 |
·三轴试验条件下本构方程的数值积分 | 第43-47页 |
·临界状态模型的缺陷 | 第47-51页 |
·修正剑桥模型的一些扩展形式 | 第51-53页 |
·边界面模型(单面模型) | 第51-52页 |
·基于旋转硬化准则的各向异性边界面模型 | 第52页 |
·基于运动硬化准则的边界面模型(两面或三面模型)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3章 饱和软粘土的循环三轴试验研究 | 第54-71页 |
·引言 | 第54-58页 |
·国外循环荷载试验研究 | 第54-57页 |
·国内循环荷载试验研究 | 第57-58页 |
·试验装置与方法 | 第58-64页 |
·试验装置 | 第58-59页 |
·试样制备 | 第59-60页 |
·试验方案的确定 | 第60-63页 |
·试验步骤 | 第63-64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4-69页 |
·偏压固结不排水三轴试验 | 第64-66页 |
·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偏压固结) | 第66-68页 |
·部分排水循环三轴试验(偏压固结)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1页 |
第4章 循环荷载下粘土的各向异性边界面模型 | 第71-99页 |
·引言 | 第71-72页 |
·边界面理论 | 第72-78页 |
·单面边界面模型(Dafalias和Hermann,1982) | 第72-75页 |
·单面边界面模型的评价 | 第75-76页 |
·边界面模型的扩展 | 第76-78页 |
·循环荷载下粘土的各向异性边界面模型 | 第78-97页 |
·本构理论 | 第79-83页 |
·三轴试验条件下本构方程的数值积分形式 | 第83-87页 |
·模型评价 | 第87-89页 |
·参数标定 | 第89-93页 |
·模型验证 | 第93-97页 |
·小结 | 第97-99页 |
第5章 基于运动硬化准则的边界面模型 | 第99-123页 |
·引言 | 第99-100页 |
·运动硬化理论 | 第100-105页 |
·硬化规律简述 | 第100-103页 |
·几种常用的运动硬化准则 | 第103页 |
·几种常用的运动硬化准则 | 第103-104页 |
·基于运动硬化理论的本构模型介绍 | 第104-105页 |
·基于运动硬化准则的边界面模型 | 第105-121页 |
·本构理论 | 第105-109页 |
·循环过程的模拟 | 第109-110页 |
·三轴试验条件下本构模型的数值积分形式 | 第110-114页 |
·模型评价 | 第114-116页 |
·参数标定 | 第116-117页 |
·模型验证 | 第117-121页 |
·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6章 地铁运行荷载下软土地基长期沉降分析 | 第123-138页 |
·引言 | 第123-124页 |
·软土地基长期沉降的实用计算方法 | 第124-137页 |
·计算方法与步骤 | 第124页 |
·循环累积变形与累积孔压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124-133页 |
·地铁荷载下软土地基的长期沉降 | 第133-137页 |
·小结 | 第137-13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8-141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38-139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39-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51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