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概述 | 第10-12页 |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高速公路隧道防灾等级和防灾救援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 ·对现状的分析及评价 | 第13-14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的实际意义 | 第14-16页 |
| 第2章 隧道火灾数据库研究 | 第16-26页 |
| ·数据库的建立 | 第16-17页 |
| ·数据库模型建立原则 | 第16-17页 |
| ·模型建立方法 | 第17页 |
| ·程序的编制 | 第17-21页 |
| ·开发流程 | 第17-18页 |
| ·程序开发 | 第18-21页 |
| ·数据库系统介绍 | 第21-23页 |
| ·软件功能窗口 | 第21-23页 |
| ·隧道火灾事故发生的统计规律研究 | 第23-26页 |
| ·不同因素下的隧道火灾发生频率分析 | 第23-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广东省公路隧道交通安全性评价及防灾等级研究 | 第26-44页 |
| ·广东省高速公路隧道运营管理现状 | 第26-28页 |
| ·广东省高速公路管理模式 | 第26页 |
| ·广东省高速公路隧道分布情况 | 第26-28页 |
| ·隧道交通风险评估模糊综合评判原理 | 第28-31页 |
| ·模糊判断原理及基本步骤 | 第28-31页 |
| ·隧道交通风险评估模糊评判模型 | 第31-38页 |
| ·风险评估体指标体系 | 第31-33页 |
| ·因素集风险水平定量化分析 | 第33-38页 |
| ·模糊模型的选择探讨 | 第38-39页 |
| ·广梧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安全性模糊评判 | 第39-44页 |
| ·因素重要程度模糊集的确定 | 第39-40页 |
| ·一级单因素评价 | 第40-42页 |
| ·二级综合评价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4章 广梧高速隧道群火灾数值模拟 | 第44-73页 |
| ·隧道火灾数值计算原理 | 第44-48页 |
| ·火灾发展过程 | 第45页 |
| ·火灾的产烟量 | 第45-46页 |
| ·控制方程 | 第46-48页 |
| ·火灾数值模拟 | 第48-73页 |
| ·模型建立及计算工况 | 第49-51页 |
| ·三维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第51-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第5章 广梧高速隧道群防灾联动预案研究 | 第73-92页 |
| ·联动控制预案的思想及意义 | 第73-74页 |
| ·公路隧道联动预案定义 | 第73页 |
| ·联动控制思想 | 第73-74页 |
| ·广梧高速公路预案区段及单元划分 | 第74-75页 |
| ·隧道及路段监控系统构成 | 第75-76页 |
| ·突发应急事件组织处理体系 | 第76-79页 |
| ·灾害响应流程 | 第77-79页 |
| ·应急联动机制 | 第79页 |
| ·信息共享与处理 | 第79页 |
| ·广梧高速隧道外部消防衔接 | 第79-85页 |
| ·路段与外部消防衔接 | 第80-82页 |
| ·隧道与外部消防衔接 | 第82-85页 |
| ·广梧高速公路预案规划 | 第85-92页 |
| ·广梧高速火灾时控制预案卡片举例 | 第85-86页 |
| ·广梧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控制预案卡片举例 | 第86-87页 |
| ·广梧高速公路维修时预案卡片举例 | 第87-88页 |
| ·广梧高速公路交通堵塞控制预案卡片举例 | 第88-89页 |
| ·广梧高速隧道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控制预案卡片举例 | 第89-90页 |
| ·广梧高速公路正常运营控制预案卡片举例 | 第90-92页 |
| 结论与建议 | 第92-94页 |
| 结论 | 第92-93页 |
|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第93-94页 |
| 致谢 | 第94-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时发表论文及所参加科研项目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