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经济林配置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经济林及其生态型复合模式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林冠截留的研究 | 第12-13页 |
·对土壤流失和土壤养分流失的研究 | 第13-16页 |
·坡面侵蚀产沙机制 | 第13-14页 |
·产沙模型 | 第14页 |
·土壤养分流失 | 第14-15页 |
·土壤养分流失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 第15-16页 |
·影响土壤流失和土壤养分流失的主要因素 | 第16-17页 |
·雨强 | 第16页 |
·坡度 | 第16页 |
·土壤理化性质 | 第16-17页 |
·植被 | 第17页 |
2 研究区及试验地概况 | 第17-18页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土壤样品采集 | 第19页 |
·流失水样和泥沙样品采集 | 第19页 |
·林冠截留量和树干干流量的测定 | 第19页 |
·土壤理化性质、流失水样和泥沙样的养分测定 | 第19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9-45页 |
·两种模式土壤物理性质变化情况 | 第19-23页 |
·两种模式土壤根系含量比较 | 第19-20页 |
·两种模式对土壤孔隙的影响 | 第20-21页 |
·两种模式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 第21-22页 |
·两种模式对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 | 第22-23页 |
·两种模式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 第23-25页 |
·两种模式的土壤月水分含量动态变化 | 第23-24页 |
·两种模式一次性降雨后的水分动态变化 | 第24-25页 |
·两种模式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25-27页 |
·两种模式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 第26页 |
·两种模式对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两种模式的林冠截留性能状况 | 第27-30页 |
·两种模式各次降雨分配特征 | 第27-28页 |
·两种模式林冠截留对径流的影响 | 第28-30页 |
·两种模式的水土流失情况 | 第30-39页 |
·2002年至2005年的降雨特征 | 第30-31页 |
·两种模式径流流失情况 | 第31-34页 |
·2003年径流量变化情况 | 第31页 |
·2004年径流量变化情况 | 第31-32页 |
·2005年径流量变化情况 | 第32-33页 |
·年际间地表径流变化比较 | 第33-34页 |
·两种模式的泥沙流失情况 | 第34-39页 |
·2003年两种模式泥沙流失情况 | 第34-35页 |
·2004年两种模式泥沙流失情况 | 第35-36页 |
·2005年两种模式泥沙流失情况 | 第36-37页 |
·两种模式年际土壤侵蚀模数比较 | 第37页 |
·两种模式产流产沙的相关性 | 第37-38页 |
·两种模式典型次降雨的水土流失特征 | 第38-39页 |
·两种模式的养分流失情况 | 第39-45页 |
·地表径流和泥沙的养分流失比较 | 第39-41页 |
·径流中养分流失量的月变化比较 | 第41-42页 |
·泥沙中养分流失量的月变化比较 | 第42-43页 |
·径流和泥沙中养分浓度的变化特征 | 第43-44页 |
·径流、泥沙养分流失量与径流量的相关性 | 第44-45页 |
5 结论 | 第45-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