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伪随机调频脉冲序列的超声串扰消除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研究背景 | 第8-13页 |
·EERUF 法 | 第9-10页 |
·ROSUM 法 | 第10页 |
·超声传感器编码 | 第10-11页 |
·伪随机编码 | 第11页 |
·BFSK 编码 | 第11-12页 |
·混沌脉位调制编码 | 第12页 |
·基于遗传算法的编码优化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主要贡献 | 第13-14页 |
·内容安排 | 第14-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超声测距与超声串扰 | 第16-23页 |
·超声基本知识 | 第16-17页 |
·超声测距原理 | 第17-20页 |
·超声换能器 | 第17-18页 |
·渡越时间法测距原理 | 第18-20页 |
·超声串扰 | 第20-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伪随机调频脉冲序列及其相关性 | 第23-36页 |
·伪随机序列 | 第23-31页 |
·随机数和伪随机数 | 第23-25页 |
·线性同余算法 | 第25-26页 |
·混合同余法参数的选择 | 第26-27页 |
·伪随机数的统计检验 | 第27-31页 |
·伪随机调频脉冲序列及其相关性 | 第31-35页 |
·伪随机调频脉冲序列 | 第31-32页 |
·相关函数 | 第32-33页 |
·伪随机调频脉冲序列的相关性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超声串扰消除系统的软硬件结构 | 第36-48页 |
·硬件结构 | 第36-42页 |
·硬件框图 | 第36-37页 |
·TMS320VC5402 DSP 芯片 | 第37-40页 |
·Polaroid 600 系列静电换能器 | 第40-41页 |
·驱动放大电路 | 第41-42页 |
·伪随机调频脉冲序列软件产生 | 第42-47页 |
·CCS 软件开发平台简介 | 第42-43页 |
·DSP C 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 | 第43-44页 |
·伪随机脉冲序列软件流程 | 第44-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试验结果及处理 | 第48-57页 |
·超声换能器频带确定 | 第48-52页 |
·超声串扰消除试验 | 第52-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总结 | 第57页 |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