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 ·蓄热调温纺织品的研究 | 第11-15页 |
| ·蓄热调温纺织品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蓄热调温纤维研究的现状 | 第12-13页 |
| ·调温纤维的调温原理 | 第13页 |
| ·蓄热调温纤维的制备方法 | 第13-15页 |
| ·内部填充法 | 第13页 |
| ·复合纺丝法 | 第13-14页 |
| ·微胶囊法 | 第14-15页 |
| ·聚丙烯腈的研究 | 第15-18页 |
| ·腈纶的简介 | 第15-16页 |
| ·聚丙烯腈熔融纺丝的研究 | 第16-18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18-22页 |
| ·课题提出的意义 | 第18页 |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课题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 第19页 |
| ·试验思路 | 第19-22页 |
| ·所用单体的结构式 | 第19页 |
| ·聚合反应方程式 | 第19-20页 |
| ·实验基本流程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丙烯腈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22-37页 |
| ·前言 | 第22-24页 |
| ·丙烯腈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合成 | 第24-25页 |
| ·原料 | 第24页 |
| ·丙烯腈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 第24-25页 |
| ·丙烯腈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表征 | 第25-28页 |
| ·红外光谱测试(FTIR) | 第25页 |
| ·元素分析 | 第25-26页 |
| ·粘度测试 | 第26-27页 |
|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 第27页 |
| ·热重分析(TG) | 第27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7-2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6页 |
| ·红外光谱测试(FTIR) | 第28-29页 |
| ·元素分析结果讨论 | 第29-30页 |
| ·粘度测试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 ·DSC结果分析 | 第31-33页 |
| ·TG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5-36页 |
| ·结论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添加正十八烷微胶囊的丙烯腈与甲基丙烯酸甲酯 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7-50页 |
| ·前言 | 第37页 |
| ·含MOCT的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7-39页 |
| ·实验原料 | 第37-38页 |
| ·共聚物的制备及产率的测定 | 第38-39页 |
| ·共聚物的表征 | 第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9页 |
| ·未添加MOCT的共聚物红外光谱测试(FTIR) | 第39-40页 |
| ·添加MOCT共聚物的红外光谱测试(FTIR) | 第40-41页 |
| ·添加MOCT共聚物的粘度测试 | 第41-42页 |
| ·含有MOCT的共聚物的SEM照片 | 第42-43页 |
| ·含有MOCT的共聚物的相变性能 | 第43-45页 |
| ·含有MOCT的共聚物的热重分析 | 第45-48页 |
| ·含有MOCT的共聚物的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添加正十八烷微胶囊的丙烯腈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膜的合成与表征 | 第50-61页 |
| ·前言 | 第50页 |
| ·不同含量正十八烷微胶囊共聚物膜的制备与表征 | 第50-53页 |
| ·原料 | 第50页 |
| ·物料配比的选择 | 第50-51页 |
| ·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制备 | 第51-52页 |
| ·添加正十八烷微胶囊的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膜的制备 | 第52页 |
| ·纺丝实验 | 第52页 |
| ·AN/MMA共聚物和不同含量正十八烷微胶囊的共聚物膜的表征 | 第52-5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3-60页 |
| ·AN/MMA共聚物和共聚物膜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53-54页 |
| ·不同正十八烷微胶囊含量的共聚物膜的形态 | 第54-55页 |
| ·不同含量正十八烷微胶囊的共聚物膜的热性能 | 第55-58页 |
| ·不同含量正十八烷微胶囊的共聚物膜的热稳定性 | 第58-59页 |
| ·不同正十八烷微胶囊含量的共聚物膜的结晶性能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共聚物的可熔融加工性探讨和不同基体中正十八烷微胶囊的热性能分析 | 第61-68页 |
| ·前言 | 第61-62页 |
| ·共聚物的可熔融加工性探讨 | 第62-64页 |
| ·第二单体摩尔含量不同的共聚物的可熔融加工性探讨 | 第62-63页 |
| ·正十八烷微胶囊含量的增加对共聚物的可熔融加工性的影响 | 第63-64页 |
| ·不同基体中正十八烷微胶囊的热行为分析 | 第64-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8-71页 |
| ·实验结论 | 第68-70页 |
| ·课题的创新点和未来研究重点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论文情况说明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