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一、绪论 | 第10-18页 |
(一) 社会信任问题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二)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三) 本文理论视角与分析框架 | 第14-16页 |
(四) 本文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 第16-18页 |
二、传统型社会信任结构与社会整合 | 第18-27页 |
(一) 传统型社会信任结构的三维特征 | 第18-24页 |
1、特殊主义信任 | 第18-20页 |
2、人格信任 | 第20-22页 |
3、价值主义信任 | 第22-24页 |
(二) 传统型三维信任结构对传统社会的整合 | 第24-27页 |
1、特殊主义信任维系传统的组织运作 | 第24-25页 |
2、人格信任维系传统的社会关系 | 第25-26页 |
3、价值主义信任维系传统的角色评价与期待 | 第26-27页 |
三、中国转型期社会信任结构特征及对社会整合影响 | 第27-40页 |
(一) 中国转型期社会信任结构特征 | 第27-28页 |
(二) 中国转型期社会信任结构特征对社会整合的影响 | 第28-32页 |
1、市场秩序遭干扰 | 第29-30页 |
2、社会团结被破坏 | 第30-31页 |
3、政治运行受阻碍 | 第31-32页 |
(三) 中国转型期社会信任结构特征形成原因 | 第32-40页 |
1、社会结构层面:市场发展与社会中介组织不发达 | 第32-35页 |
2、文化层面:传统信任文化根深蒂固与现代信任文化相对匮乏 | 第35-37页 |
3、制度层面:内在制度与外在制度不协调 | 第37-40页 |
四、现代型社会信任结构与社会整合 | 第40-53页 |
(一) 现代型社会信任结构的三维特征 | 第40-47页 |
1、普遍主义信任 | 第40-42页 |
2、系统信任 | 第42-45页 |
3、工具主义信任与价值主义信任的统一 | 第45-47页 |
(二) 现代型社会信任结构对社会整合的意义 | 第47-50页 |
(三) 建构现代型社会信任结构的路径思考 | 第50-53页 |
1、加快建构现代型社会信任文化 | 第50-51页 |
2、加快建构现代型社会信任制度 | 第51页 |
3、加快建构现代型社会信任服务体系 | 第51-53页 |
五、结论与尚需讨论的问题 | 第53-56页 |
(一) 几点结论 | 第53-55页 |
(二) 尚需讨论的问题 | 第55-56页 |
注释 | 第56-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