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林地啮齿动物群落多样性及为害研究
| 独创性声明 | 第1页 |
|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 第2-3页 |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引言 | 第7-15页 |
| 1.1 森林有害啮齿动物的主要种类 | 第7页 |
| 1.2 种群生态学研究 | 第7-9页 |
| 1.2.1 种群的繁殖 | 第8页 |
| 1.2.2 种群的空间格局 | 第8-9页 |
| 1.2.3 种群动态 | 第9页 |
| 1.3 群落生态学研究 | 第9-10页 |
| 1.3.1 群落类型的划分 | 第9页 |
| 1.3.2 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 第9-10页 |
| 1.3.3 种间关系 | 第10页 |
| 1.3.4 群落动态 | 第10页 |
| 1.4 啮齿动物发生及为害研究 | 第10-11页 |
| 1.5 啮齿动物灾害的防控措施研究 | 第11-15页 |
| 1.5.1 化学防治 | 第11-12页 |
| 1.5.2 生物防治 | 第12页 |
| 1.5.3 驱避剂和抗生育剂 | 第12-13页 |
| 1.5.4 物理机械灭鼠 | 第13-14页 |
| 1.5.5 生态措施和综合治理 | 第14-15页 |
| 2 研究区环境概况 | 第15-20页 |
| 2.1 地形地势 | 第15-17页 |
| 2.2 水系分布 | 第17页 |
| 2.3 气候特征 | 第17页 |
| 2.4 植物资源 | 第17页 |
| 2.5 动物资源 | 第17-18页 |
| 2.6 林业生产 | 第18页 |
| 2.7 社会经济 | 第18-20页 |
| 3 研究方法和时间 | 第20-24页 |
| 3.1 调查和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 3.1.1 调查单元的划分 | 第20页 |
| 3.1.2 种类和密度调查 | 第20页 |
| 3.1.3 鼠种参数测量 | 第20页 |
| 3.1.4 鼠类群落多样性及种间关联测定 | 第20-22页 |
| 3.1.6 鼢鼠的生境选择 | 第22页 |
| 3.1.7 鼠害现状调查 | 第22-23页 |
| 3.2 工作时间 | 第23-24页 |
| 4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24-47页 |
| 4.1 啮齿动物种类和数量 | 第24-31页 |
| 4.1.1 调查的林地类型 | 第24页 |
| 4.1.2 啮齿动物的种类 | 第24页 |
| 4.1.3 啮齿动物的相对数量 | 第24-31页 |
| 4.2 啮齿动物群落类型的划分 | 第31-33页 |
| 4.3 啮齿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分析 | 第33-34页 |
| 4.4 啮齿动物的种间关联分析 | 第34-38页 |
| 4.5 鼢鼠的食性和生境选择 | 第38-42页 |
| 4.5.1 食物资源谱 | 第38页 |
| 4.5.2 食物谱 | 第38-40页 |
| 4.5.3 鼢鼠的生境选择 | 第40-42页 |
| 4.6 啮齿动物的为害现状 | 第42-47页 |
| 4.6.1 地上鼠种的为害 | 第42-44页 |
| 4.6.2 地下鼠种的为害 | 第44-47页 |
| 5 张家口市林地有害啮齿动物的防治对策 | 第47-53页 |
| 5.1 基于啮齿动物为害的林地划分 | 第47页 |
| 5.1.1 生态保护的林地类型 | 第47页 |
| 5.1.2 重点监测的林地类型 | 第47页 |
| 5.1.3 重点防治的林地类型 | 第47页 |
| 5.2 林地啮齿动物数量的监测 | 第47-50页 |
| 5.2.1 监测体系的建立 | 第49页 |
| 5.2.2 统一监测的时间 | 第49页 |
| 5.2.3 设立标准监测地 | 第49页 |
| 5.2.4 鼠类密度的调查 | 第49-50页 |
| 5.3 林木受害情况调查 | 第50页 |
| 5.4 林地啮齿动物的防控对策 | 第50-53页 |
| 5.4.1 林地啮齿动物的防控原则 | 第50-51页 |
| 5.4.2 林地啮齿动物的防控途径 | 第51-53页 |
| 附录 | 第53-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 作者简介 | 第62-63页 |
| 导师简介 | 第63-65页 |
| 成果清单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