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

河北省坝上土地荒漠化机制及生态环境评价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8页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选题依据第10-11页
   ·研究区概况第11-13页
     ·研究区概括第11-12页
     ·研究区范围选取第12-13页
   ·土地荒漠化研究的进展第13-26页
     ·荒漠化和沙漠化的概念及争议第13-15页
     ·荒漠化成因第15-16页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土地荒漠化的类型第17-19页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第19-23页
     ·土地荒漠化的防治现状第23-26页
   ·研究思路第26-27页
   ·论文工作量统计第27-28页
第二章研究区土地荒漠化的解译分析及主要特征第28-49页
   ·遥感技术在荒漠化研究中的优势第28页
   ·工作方法和流程第28-29页
   ·解译标志的研究第29-36页
     ·卫星遥感信息源的选择第29页
     ·遥感图像处理第29-34页
     ·各土地类型的影像特征第34-36页
   ·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第36-46页
     ·非监督分类第39页
     ·监督分类第39-46页
   ·土地荒漠化分析第46-48页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定量研究指标第46页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结果第46-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区域地质背景及其与荒漠化的关系第49-63页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与荒漠化的关系第49-51页
   ·地层与荒漠化的关系第51-53页
   ·岩浆岩与荒漠化的关系第53-54页
   ·地貌特征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第54-56页
   ·坡度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第56-60页
   ·沟壑密度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第60-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气象特征及其它因素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分析第63-92页
   ·气温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第65-68页
   ·降水量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第68-71页
   ·蒸发量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第71-73页
   ·风向、风力变化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第73-82页
     ·平均风速情况第74-75页
     ·大风天气第75-77页
     ·浮尘天数第77-78页
     ·扬沙天气第78-79页
     ·沙暴天气第79-82页
   ·植被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第82-83页
   ·水文因素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第83-86页
   ·人类活动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第86-90页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五章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第92-121页
   ·生态环境评价的相关概念第93-97页
     ·生态环境第93-94页
     ·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退化第94-95页
     ·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第95-97页
   ·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分析第97-99页
   ·生态环境评价的标准及代表性方法介绍第99-103页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第99页
     ·评价方法介绍第99-103页
   ·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第103-104页
     ·选取评价指标的原则第103-104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104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研究区生态环境评价第104-120页
     ·层次分析法第105-106页
     ·研究区生态环境评价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第106-108页
     ·构造判断矩阵第108-111页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第111-115页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第115-118页
     ·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与讨论第118-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第六章结论和主要成果第121-124页
   ·结论第121-123页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第123-124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24-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图版I第132-133页
图版II第133-134页
个人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工作情况第134-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制剂在烤烟自然醇化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建国后十七年史学领域的大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