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12页 |
第一节 学术史回顾 | 第6-9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材料和方法 | 第9-12页 |
第一章 学宫建设与台湾社会 | 第12-23页 |
第一节 创建学宫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环境 | 第12-15页 |
第二节 台湾学宫的社会功能与规制的不断完善 | 第15-19页 |
第三节 台湾学宫不断重修的原因考察 | 第19-23页 |
第二章 学宫建设的倡导者—地方官员 | 第23-37页 |
第一节 学宫重建经费的筹措 | 第23-26页 |
第二节 地方官建设学宫的高潮 | 第26-29页 |
第三节 “捐俸”现象考辨 | 第29-33页 |
第四节 官庄归公对建学经费的影响 | 第33-37页 |
第三章 学宫建设的推动力量—实力士绅 | 第37-51页 |
第一节 台湾本土士绅的增加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士绅成为建学的主要出资者 | 第39-43页 |
第三节 士绅的积极建学及其社会地位的提高 | 第43-48页 |
第四节 学宫建设的社会化 | 第48-51页 |
结语 | 第51-5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