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径灌注桩的特点及与普通灌注桩性能对比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目的 | 第8页 |
| ·立题意义 | 第8-9页 |
| ·变径灌注桩简介 | 第9-11页 |
| ·变径灌注桩定义 | 第9-10页 |
| ·变径灌注桩的特点 | 第10页 |
| ·单桩竖向承载力确定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第2章 桩的工作性能分析 | 第13-22页 |
| ·单桩荷载传递机理的一般认识 | 第13-15页 |
| ·单桩荷载传递和沉降的理论分析方法 | 第15-20页 |
| ·荷载传递法 | 第15-16页 |
| ·基于Mindlin 解的弹性理论法 | 第16-17页 |
| ·剪切位移法 | 第17-19页 |
| ·数值计算法 | 第19-20页 |
| ·变径灌注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点分析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有限差分法简介 | 第22-30页 |
| ·有限差分法 | 第22-26页 |
| ·有限差分基本方程 | 第22-24页 |
| ·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单元法的异同 | 第24页 |
| ·有限差分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 ·有限差分法的基本方法 | 第25-26页 |
| ·接触面单元的引入 | 第26-28页 |
| ·计算模型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4章 数值分析 | 第30-55页 |
| ·屈服面和破坏面 | 第30-32页 |
| ·Mohr-Columnb 模型 | 第32-33页 |
| ·FLAC 中的摩尔——库仑模型 | 第33-37页 |
| ·计算模型的确定 | 第37-40页 |
| ·桩的计算模型 | 第37-38页 |
| ·桩土接触面的计算模型 | 第38页 |
| ·假定依据 | 第38-40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0-54页 |
| ·两种灌注桩的尺寸 | 第40-54页 |
| ·模型建立 | 第40页 |
| ·荷载与沉降关系分析 | 第40-43页 |
| ·桩竖向应力分析 | 第43-45页 |
| ·竖向位移分析 | 第45-47页 |
| ·桩侧摩阻力分析 | 第47-51页 |
| ·桩端反力分析 | 第51-52页 |
| ·塑性区的开展 | 第52-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5章 试验及工程应用 | 第55-59页 |
| ·变径灌注桩与普通灌注桩的试验对比 | 第55-57页 |
| ·变径灌注桩和普通灌注桩在工程应用上的对比 | 第57页 |
| ·变径灌注桩社会效益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