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设计 | 第15-16页 |
·研究范围 | 第15页 |
·拟解决的问题和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论文框架设计 | 第16页 |
·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股利 | 第16-17页 |
·现金股利 | 第17页 |
·股利政策 | 第17页 |
·股利支付率 | 第17页 |
·每股股利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对西方股利理论的评析及现金股利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30页 |
·对西方股利理论的评析 | 第18-22页 |
·“一鸟在手”理论 | 第18页 |
·MM股利无关论 | 第18-19页 |
·税差理论 | 第19页 |
·追随者效应理论 | 第19页 |
·信号传递理论 | 第19-20页 |
·代理成本理论 | 第20-22页 |
·行为学派 | 第22页 |
·西方股利理论对我国现金股利分配问题的启示 | 第22-24页 |
·对现金股利分配的研究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 | 第22-23页 |
·现金股利分配应服从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 | 第23页 |
·坚持长期稳定的现金股利分配政策 | 第23-24页 |
·现金股利分配要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进行 | 第24页 |
·现金股利政策的目标 | 第24-25页 |
·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分析 | 第25-30页 |
·外部因素的影响 | 第25-27页 |
·公司内部经营的限制 | 第27-28页 |
·股东的意愿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实证分析 | 第30-48页 |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现状 | 第30-35页 |
·派现公司数量增多,但现金股利支付率仍然偏低 | 第30-31页 |
·现金股利回报率微不足道 | 第31-32页 |
·存在超能力派现 | 第32-33页 |
·再筹资行为成为左右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重要因索 | 第33页 |
·现金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 第33-35页 |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实证分析 | 第35-48页 |
·研究思路 | 第35页 |
·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35-36页 |
·样本数据的选择及研究假设的建立 | 第36-39页 |
·实证结果 | 第39-45页 |
·结论 | 第45-48页 |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不规范的原因剖析 | 第48-55页 |
·公司内部原因 | 第48-51页 |
·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不强,经营现金流量不充裕 | 第48页 |
·股权结构扭曲 | 第48-50页 |
·大股东通过高派现来回收股份公司上市支付的成本 | 第50-51页 |
·上市公司缺乏正确的派现意识 | 第51页 |
·市场外部原因 | 第51-55页 |
·融资渠道不通畅 | 第52页 |
·监管部门政策的影响 | 第52-53页 |
·证券市场的投机性过强 | 第53页 |
·缺乏有效的外部制约 | 第53-55页 |
第五章 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政策建议 | 第55-60页 |
·加快国有股、法人股向流通股的转化 | 第55-56页 |
·强化上市公司的派现意识 | 第56-57页 |
·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建设 | 第57-58页 |
·提高上市公司盈利水平 | 第58-59页 |
·现金股利分配行为更多需要市场的力量和上市公司的自觉行动 | 第59-60页 |
结束语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