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新诗论文

论东乡族汪玉良的诗歌创作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绪论第9-15页
 一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9-10页
 二 研究现状第10-12页
 三 研究内容第12-13页
 四 研究范畴及方法第13-15页
第一章 汪玉良及其诗歌创作综述第15-23页
 第一节 汪玉良的诗歌创作之路第15-16页
 第二节 汪玉良的叙事诗第16-19页
  一、50—60年代的叙事诗创作情况第17页
  二、70—80年代的叙事诗创作情况第17-19页
  三、汪玉良叙事诗的三大分期第19页
 第三节 汪玉良的抒情诗第19-23页
  一、50—60年代的抒情诗创作情况第19-20页
  二、70—90年代的抒情诗创作情况第20-21页
  三、汪玉良抒情诗的四大分类第21-23页
第二章 汪玉良诗歌中的互文性探究第23-45页
 第一节 汪玉良叙事诗与民间题材的互文性第24-41页
  一、古代题材叙事诗中的互文性第24-35页
   (一) 《米拉尕黑》第24-28页
   (二) 《白鸽姑娘》第28-31页
   (三) 《勇敢的阿里》第31-32页
   (四) 《伊布拉欣》第32-33页
   (五) 其它古代题材叙事诗第33-35页
  二、近现代题材叙事诗中的互文性第35-39页
   (一) 《马五哥与尕豆妹》第35-38页
   (二) 《阿娜》第38-39页
  三、当代题材叙事诗中的互文性第39-41页
   (一) 《猎豹》与《不合格的猎人》第39-40页
   (二) 其它当代题材的叙事诗第40-41页
 第二节 汪玉良抒情诗中的互文性第41-45页
  一、政治抒情诗中的互文性第41-42页
  二、纪游类抒情诗中的互文性第42-43页
  三、叙事类抒情诗中的互文性第43-44页
  四、一般抒情诗中的互文性第44-45页
第三章 汪玉良诗歌的文化内蕴第45-53页
 第一节 汪玉良诗歌中的民俗文化第45-49页
  一、特色习俗第45-46页
  二、信仰与禁忌第46-49页
 第二节 汪玉良诗歌中的其他民俗文化第49-53页
  一、婚丧特色第49-50页
  二、饮食特色第50-51页
  三、服饰特色第51页
  四、姓氏特色第51-52页
  五、节日特色第52-53页
第四章 汪玉良诗歌的艺术特色第53-69页
 第一节 汪玉良诗歌的格律第53-58页
  一、汪玉良叙事诗的格律特色第54-57页
   (一) 韵体叙事诗第54-56页
   (二) 散体叙事诗第56-57页
  二、汪玉良抒情诗的格律特色第57-58页
   (一) 韵体抒情诗第57-58页
   (二) 散体抒情诗第58页
 第二节 汪玉良诗歌中的辞格运用第58-69页
  一、汪玉良叙事诗中的辞格运用第59-66页
   (一) 一种辞格为主的叙事诗第59-61页
   (二) 两种辞格为主的叙事诗第61-63页
   (三) 多种辞格并存的叙事诗第63-65页
   (四) 叙事诗中的句内辞格综合运用第65-66页
  二、汪玉良抒情诗中的辞格运用第66-69页
第五章 汪玉良的诗歌创作世界第69-74页
 一、汪玉良对诗歌本体创作的理解第69-71页
 二、汪玉良对诗歌所表现的民族情感的理解第71-72页
 三、汪玉良对诗歌创作不足的认识第72-74页
结语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附录第79-99页
 附件1 对汪玉良诗作的相关统计第79-85页
  附件1-1 汪玉良50—60年代叙事诗作品中分章节的每章行数统计第79页
  附件1-2 汪玉良70—80年代叙事诗中分章节的作品每章行数统计第79-80页
  附件1-3 汪玉良50—60年代抒情诗创作统计表第80-82页
  附件1-4 汪玉良的《幸福的大道共产党开——献给临夏回族自治州》第82页
  附件1-5 汪玉良诗集中无年代说明的诗作统计第82页
  附件1-6《米拉尕黑》相关作品信息比较第82-83页
  附件1-7《白鸽姑娘》相关作品信息比较第83页
  附件1-8《勇敢的阿里》相关作品信息比较第83-84页
  附件1-9《马五哥与尕豆妹》相关作品信息比较第84-85页
 附录2 汪玉良访谈实录(摘录)第85-99页
后记第99-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教育学视角下的史诗《江格尔》研究
下一篇:《文心雕龙》与《抱朴子外篇》文学思想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