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吕家坨矿巷道围岩蠕变规律数值模拟的研究
1 前言 | 第1-19页 |
·选题依据 | 第7-8页 |
·深部工程围岩体流变规律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方法 | 第13-15页 |
·工程背景 | 第15-19页 |
·吕家坨矿的地理位置与交通 | 第15页 |
·吕家坨矿的地质构造特征 | 第15-16页 |
·煤系地层划分及各组厚度、岩性特征 | 第16-17页 |
·煤层的结构、厚度和一般特征 | 第17-19页 |
2 吕家坨矿围岩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19-31页 |
·软岩的蠕变的性质 | 第19-21页 |
·流变的基本本构关系 | 第21-25页 |
·吕家坨矿巷道围岩流变模型的建立 | 第25-31页 |
·围岩的流变模型关系 | 第25-28页 |
·流变模型的差分格式 | 第28-31页 |
3 吕家坨矿煤岩基本力学性质测试 | 第31-35页 |
·实验目的 | 第31页 |
·实验内容 | 第31页 |
·实验结果 | 第31-33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4 单轴蠕变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35-44页 |
·实验目的 | 第35页 |
·实验的仪器和设备 | 第35-36页 |
·实验步骤 | 第36-37页 |
·实验结果 | 第37-38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蠕变参数的确定 | 第39-44页 |
5 吕家坨矿围岩蠕变规律的数值模拟 | 第44-56页 |
·FLAC~(3D)简介 | 第44-45页 |
·模拟的实际区域 | 第45页 |
·岩体的力学参数 | 第45-47页 |
·FLAC~(3D)约束图及加载图 | 第47页 |
·结果分析 | 第47-56页 |
6. 结论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及学术论文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