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用黄芪的历史、现状与临床调查
引言 | 第1-13页 |
理论依据 | 第13-23页 |
1 对于中风病的认识 | 第13-19页 |
·病因病机 | 第13-16页 |
·外邪致中说,强调正虚为本 | 第13-14页 |
·内因致中观点的提出与中风病因病机理论的发展 | 第14-16页 |
·病位 | 第16页 |
·证候分类 | 第16-18页 |
·治疗 | 第18页 |
·预后 | 第18-19页 |
·预防及复发 | 第19页 |
2 黄芪治疗中风病的历史演进 | 第19-23页 |
·唐以前用黄芪治疗中风的处方较少 | 第20页 |
·宋金元以降,用黄芪治疗中风者逐渐增多 | 第20-22页 |
·清代医家王清任、张锡纯可谓善用黄芪治中风 | 第22-23页 |
·王清任重用黄芪治中风 | 第22页 |
·张锡纯创制黄芪治中风数方 | 第22-23页 |
黄芪的药性功效与当代应用 | 第23-28页 |
1 黄芪甘温善补虚益气 | 第23页 |
2 黄芪于补益之中寓有宣通之力 | 第23-24页 |
3 当代应用现状 | 第24-28页 |
·中药汤剂中用黄芪 | 第24-25页 |
·治疗中风病的中成药也常用黄芪 | 第25-28页 |
黄芪治疗中风病的药理研究 | 第28-31页 |
1 黄芪的药理研究 | 第28-31页 |
·中风与急性脑血管病相当 | 第28-29页 |
·黄芪对血压、血糖的影响 | 第29-31页 |
·黄芪对血压的影响 | 第29-30页 |
·黄芪对血糖的影响 | 第30-31页 |
黄芪治疗中风病30例临床调查 | 第31-32页 |
1 一般资料 | 第31页 |
2 配伍应用 | 第31-32页 |
黄芪治疗中风的证候、脉征 | 第32-35页 |
1 证候——气虚证 | 第32页 |
2 病机 | 第32-34页 |
·急性期 | 第32-33页 |
·恢复期 | 第33页 |
·后遗症期 | 第33-34页 |
3 中风性质 | 第34-35页 |
对黄芪治疗中风之配伍规律分析 | 第35-37页 |
1 配养血活血化瘀药,益气活血、益气养血 | 第35页 |
2 配破血逐瘀药 | 第35-36页 |
3 配熄风潜阳药 | 第36页 |
4 配通络药 | 第36页 |
5 配养阴药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个人简历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