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沦 | 第1-11页 |
1.1 引言 | 第6-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的状况 | 第7-9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9-11页 |
第二章 分集与波束形成 | 第11-16页 |
2.1 分集的概念及分类 | 第11-14页 |
2.1.1 分集的原理 | 第11页 |
2.1.2 分集的分类 | 第11-12页 |
2.1.3 发射分集 | 第12-13页 |
2.1.4 接收分集 | 第13-14页 |
2.2 波束形成 | 第14-1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三章 MIMO信道模型及容量 | 第16-20页 |
3.1 MIMO信道模型 | 第16-17页 |
3.2 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 | 第17-19页 |
3.2.1 Shannon容量 | 第17-18页 |
3.2.2 中断容量 | 第18-1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四章 MISO发射天线配置 | 第20-34页 |
4.1 Rayleigh衰落下的最优分组 | 第21-26页 |
4.1.1 Rayleigh衰落信道的最优分组 | 第22-24页 |
4.1.2 发射分集的渐进最优性 | 第24-26页 |
4.2 Rician衰落下的最优分组 | 第26-3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五章 角度扩展与相关衰落 | 第34-41页 |
5.1 角度扩展对波束形成增益的影响 | 第34-35页 |
5.2 角度扩展对发射分集增益的影响 | 第35-37页 |
5.3 角度扩展对波束形成与发射分集混和方案的影响 | 第37-4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结束语 | 第41-42页 |
附录 | 第42-45页 |
A.频率非选择性衰落信道的统计模型 | 第42-45页 |
A.1 Rayleigh衰落信道 | 第42-43页 |
A.2 Rcian衰落信道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在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