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代森类杀菌剂丙森锌的合成及其制剂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代森类杀菌剂研发进展 | 第10-15页 |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项目简介 | 第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和重要意义 | 第16页 |
·论文研究思路及方案设计 | 第16-19页 |
第二章 丙森锌合成工艺研究 | 第19-38页 |
·实验仪器和材料 | 第19-20页 |
·主要仪器 | 第19页 |
·材料 | 第19-20页 |
·分析方法原理 | 第20页 |
·合成路线 | 第20-22页 |
·合成方法 | 第21-22页 |
·铵盐法制备丙森锌合成工艺研究 | 第22-29页 |
·合成路线 | 第22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2-27页 |
·铵盐法制备丙森锌最佳工艺条件 | 第27-28页 |
·铵盐法最佳工艺条件典型操作 | 第28-29页 |
·钠盐法制备丙森锌合成工艺研究 | 第29-34页 |
·合成路线 | 第29-3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0-33页 |
·钠盐法合成丙森锌较佳工艺条件 | 第33页 |
·钠盐法典型实验 | 第33-34页 |
·铵盐法,钠盐法合成工艺小结 | 第34页 |
·铵盐、钠盐混合法合成丙森锌研究 | 第34-35页 |
·混合法典型实验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页 |
·丙森锌与其它金属离子的络合物的合成 | 第35-36页 |
·丙森锌结构解析与鉴定 | 第36-38页 |
·引言 | 第36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36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6页 |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 第36-37页 |
·DSC差示扫描 | 第37页 |
·合成反应分析 | 第37页 |
·分解产物解析 | 第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第三章 丙森锌稳定性研究 | 第38-49页 |
·前言 | 第38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页 |
·丙森锌分解步骤 | 第38-41页 |
·二硫化碳影响原药稳定性机理初步 | 第41-43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机理探讨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页 |
·丙森锌脱水历程初步探讨 | 第43-45页 |
·引言 | 第43页 |
·脱水操作 | 第43页 |
·脱水焓及动力学参数测定 | 第43-44页 |
·脱水步骤分析 | 第44-45页 |
·原药稳定性研究 | 第45-46页 |
·引言 | 第45页 |
·稳定剂筛选实验 | 第45页 |
·丙森锌与其它金属离子配合物的合成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9页 |
第四章 30%丙森锌水悬浮剂研制 | 第49-59页 |
·引言 | 第49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9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49页 |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1页 |
·制剂制作过程 | 第49-50页 |
·样品筛选方法 | 第50-51页 |
·配方筛选实验 | 第51-54页 |
·有效成份含量的选择 | 第51页 |
·润湿分散剂的选择 | 第51-52页 |
·增稠剂和悬浮稳定剂的选择 | 第52-53页 |
·防冻剂的选择 | 第53页 |
·稳定剂筛选 | 第53-54页 |
·消泡剂的选择 | 第54页 |
·优惠配方的确定及验证 | 第54-56页 |
·pH值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 | 第55页 |
·冷、热贮稳定性实验 | 第55页 |
·水质适应性实验 | 第55-56页 |
·产品质量指标标准 | 第56-57页 |
·毒理试验 | 第57页 |
·大田药效试验 | 第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59-60页 |
·高含量丙森锌原药的合成 | 第59页 |
·丙森锌稳定化研究 | 第59页 |
·新剂型的研究 | 第59-60页 |
·建议和改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件 | 第6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