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图表目录 | 第6-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25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基本概念 | 第15-19页 |
一、产业链与模块化 | 第15-16页 |
二、知识的概念及其分类 | 第16-19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2页 |
一、基本思路 | 第19-2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第三节 分析框架与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一、分析框架 | 第22-23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三、预期创新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模块化体系中产业链整合的理论综述 | 第25-41页 |
第一节 模块化理论的研究 | 第25-28页 |
一、模块的界定 | 第25页 |
二、模块分化的研究 | 第25-28页 |
三、模块整合的研究 | 第28页 |
第二节 产业链整合理论 | 第28-35页 |
一、产业链的界定 | 第28-29页 |
二、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产业链整合研究 | 第29-32页 |
三、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产业链整合研究 | 第32-33页 |
四、基于企业能力理论的产业链整合研究 | 第33-35页 |
五、模块化和产业链整合的相互作用 | 第35页 |
第三节 文献评述和发展 | 第35-41页 |
第三章 传统产业链的形态及其整合 | 第41-55页 |
第一节 传统产业链的结构分析 | 第41-44页 |
一、传统产业链的结构考察 | 第41-43页 |
二、传统产业链结构的特征 | 第43-44页 |
三、传统产业链结构的功能 | 第44页 |
第二节 传统产业链的形态分析 | 第44-49页 |
一、传统产业链的产品形态:产品链 | 第45页 |
二、传统产业链的价值形态:价值链 | 第45-47页 |
三、传统产业链的知识形态:知识链 | 第47-49页 |
第三节、传统产业链的整合模式 | 第49-55页 |
一、产业链的水平整合 | 第50-51页 |
二、产业链的垂直整合 | 第51-53页 |
三、产业链的混合整合 | 第53-55页 |
第四章 模块化体系中的产业链结构 | 第55-78页 |
第一节 功能分工和产业链模块化 | 第55-61页 |
一、产业系统主导因素的转换 | 第55-57页 |
二、产业链分工形式的演化 | 第57-59页 |
三、功能分工和工艺分工的比较 | 第59-61页 |
第二节 模块化的内涵界定 | 第61-69页 |
一、模块化的内涵 | 第61-64页 |
二、模块化与系统集成 | 第64-66页 |
三、模块化的演化过程 | 第66-69页 |
第三节 模块化体系中产业链的结构 | 第69-78页 |
一、模块化体系中产业链的产品结构 | 第69-70页 |
二、模块化生产中产业链的网络构造 | 第70-71页 |
三、网络状产业链的系统化特征 | 第71-78页 |
第五章 模块化体系中的产业链形态 | 第78-106页 |
第一节 模块化体系中网络状产业链的产品形态 | 第78-86页 |
一、模块之间的联系规则 | 第78-81页 |
二、模块之间联系规则的演进 | 第81页 |
三、价值模块间的交易模式 | 第81-82页 |
四、模块分解组合的形式 | 第82-86页 |
第二节 模块化体系中网络状产业链的价值形态 | 第86-95页 |
一、价值结构与网络效应 | 第86-90页 |
二、报酬递增与价值增值 | 第90-93页 |
三、模块化的成本与收益 | 第93-95页 |
第三节 模块化体系中网络状产业链的知识形态 | 第95-106页 |
一、网络状产业链的知识分工 | 第95-98页 |
二、网络状产业链的知识创新 | 第98-100页 |
三、网络状产业链的知识竞争 | 第100-106页 |
第六章 模块化体系中的产业链整合模式 | 第106-120页 |
第一节 模块化体系中产业链的分化 | 第106-108页 |
一、产业链分化的机理 | 第106-107页 |
二、模块化体系中产业链的模块分化方式 | 第107-108页 |
三、模块分化和模块整合 | 第108页 |
第二节 模块化体系中产业链整合的内涵 | 第108-113页 |
一、模块化体系中产业链整合的内涵 | 第108页 |
二、模块化体系中产业链整合过程中的价值创造 | 第108-110页 |
三、模块化体系中产业链整合过程中的知识创新 | 第110-113页 |
第三节 模块化体系中的产业链整合模式 | 第113-120页 |
一、模块化体系中产业链的产品整合 | 第113-114页 |
二、模块化体系中产业链的价值整合 | 第114-116页 |
三、模块化体系中产业链的知识整合 | 第116-120页 |
第七章 模块化体系中产业链整合的组织及其机制设计 | 第120-148页 |
第一节 模块化体系中产业链整合实现的组织形式 | 第120-132页 |
一、产业链整合模式选择的标准 | 第120-122页 |
二、产业链产品整合实现的组织模式:供应链战略联盟 | 第122-126页 |
三、产业链价值模块整合实现的组织模式:核心企业协调下的网络组织 | 第126-130页 |
四、产业链知识整合实现的组织模式:知识联盟 | 第130-132页 |
第二节 模块化体系中产业链整合实现的空间组织形式:产业集群 | 第132-137页 |
一、产业集群的模式选择 | 第132-134页 |
二、产丝集群的知识网络构建 | 第134-135页 |
三、产业集群的信任关系构建 | 第135-137页 |
第三节 模块化体系中产业链整合过程中的机制设计 | 第137-148页 |
一、产业链中企业间KS动力机制的设计 | 第137-141页 |
二、基于动态知识价值链的企业知识创新机制设计 | 第141-144页 |
三、产业链整合过程中的模块创新机制设计 | 第144-148页 |
第八章 台湾IC产业链整合的案例研究 | 第148-162页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第148-149页 |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原则和方式 | 第148页 |
二、研究数据来源和搜集 | 第148页 |
三、研究的局限性 | 第148-149页 |
第二节 台湾IC产业模块化整合的案例分析 | 第149-158页 |
一、台湾IC产出的现状 | 第149-151页 |
二、台湾IC产业链的构造 | 第151-152页 |
三、台湾IC产业链的形态 | 第152-154页 |
四、台湾IC产业链的整合模式 | 第154-156页 |
五、台湾IC产业链整合实现的组织形式:产业集群中的知识联盟 | 第156-158页 |
第三节 结论:基本观点和启示 | 第158-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74页 |
后记 | 第174-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