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电视论文--电视:按体制分论文--液晶电视论文

液晶电视白平衡自动调整系统

第一章 选题背景及课题的提出第1-17页
   ·彩电市场的最新发展情况第10页
   ·液晶显示器件第10-13页
     ·液晶显示器件的特点第11页
     ·常见液晶显示器件类型第11-12页
     ·液晶显示器件的视角特性第12-13页
   ·液晶电视机的主要参数和优缺点第13页
   ·现有液晶白平衡自动调整方法及其不足第13-15页
     ·厦华公司现有的液晶白平衡调整方法第13-15页
     ·厦华公司现有的液晶白平衡调整方法的不足第15页
   ·CRT彩电白平衡自动调整方案的历史情况第15-16页
     ·模拟彩电的白平衡自动调整系统第15页
     ·数字电视单片机白平衡自动调整系统第15-16页
     ·工控机白平衡自动调整系统第16页
   ·研发液晶白平衡自动调整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第16-17页
第二章 彩色电视机色度学及色度测量第17-26页
   ·色度学的基本知识和CIE标准色度学系统第17-20页
     ·1931 CIE-XYZ色度图第17-18页
     ·1931 CIE-XYZ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第18页
     ·色温图第18-19页
     ·CIE 1931色度图普朗克轨迹第19-20页
   ·色度测量原理第20-23页
   ·美能达CRT彩色分析仪CA-100第23-25页
   ·美能达液晶彩色分析仪CA-210第25-26页
第三章 液晶电视白平衡自动调整系统设计的总体方案第26-32页
   ·数字电视中的白平衡调整方法第26-28页
     ·视频编解码器VCU2100的功能和工作过程第26-27页
     ·VCU2100中的包括白平衡调整在内的辅助调整功能第27-28页
     ·数字电视白平衡调整的实现方法第28页
   ·液晶电视白平衡调整的实现方法第28-31页
     ·介绍美国PIXELWORKS公司PW181芯片的白平衡实现第28-30页
     ·介绍韩国公司ZIproSX芯片的白平衡实现第30-31页
   ·液晶电视白平衡自动调整系统结构第31-32页
第四章 液晶电视白平衡自动调整系统硬件设计第32-53页
   ·彩色分析板的电路设计第32-40页
     ·光电转换和信号前置放大电路设计第32-36页
     ·基于PC总线的数据存储器第36页
     ·模/数转换第36-38页
       ·模数转换器(ADC)第36-38页
       ·MAX187工作原理第38页
     ·RS232串行接口控制第38-39页
     ·微处理器系统第39-40页
   ·亮暗场信号发生器第40-48页
     ·PC总线及其原理第41页
       ·总线概述第41页
       ·PC总线与AT总线系统第41页
     ·I/O端口译码电路第41-43页
     ·D/A转换电路第43-45页
     ·电视信号编码电路第45-48页
       ·视频编码器TDA8501介绍第45页
       ·TDA8501视频编码器的特点第45-46页
       ·TDA8501视频编码器的内部原理框图第46页
       ·TDA8501视频编码器的工作原理第46-47页
       ·复合同步信号形成电路第47-48页
   ·I~2C总线接口板第48-53页
     ·I~2C总线的基本原理第48-50页
     ·I~2C总线的接口电路第50页
     ·I~2C总线的信号定义第50-51页
     ·I~2C总线上的数据传送格式第51-53页
第五章 液晶电视白平衡自动调整系统软件设计第53-64页
   ·软件系统模块描述第53-59页
     ·参数设置与存储模块第53-56页
     ·通讯模块第56-57页
       ·COM1与彩色分析板通讯格式第56页
       ·COM2与总线接口板整通信格式第56-57页
     ·计算模块第57-58页
     ·数据显示与信号模块第58-59页
   ·白平衡应用软件的工作流程第59-60页
   ·白平衡应用软件中的控制第60-64页
     ·亮度反馈的控制第60-61页
     ·白平衡调整的控制第61-64页
第六章 液晶电视白平衡自动调整系统应用软件的使用和调整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第64-74页
   ·白平衡自动调整系统应用软件的使用第64-69页
   ·白平衡自动调整系统实际应用情况第69-74页
第七章 液晶电视白平衡自动调整系统的特点及有等进一步研制和完善的工作第74-76页
   ·白平衡自动调整系统系统特点第74-75页
   ·有等进一步研制和完善的工作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DCS)在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下一篇:中学生物双语教材设计编写原则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