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矸石山植被恢复机理研究——以鸡西市滴道矿区和城子河矿区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前言 | 第8-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 第11-16页 |
·自然恢复 | 第11-12页 |
·人工恢复 | 第12-13页 |
·目前在矿区废弃地恢复方面的主要技术 | 第13-16页 |
·矿区废弃地的基质改良 | 第13-14页 |
·稳定化工艺 | 第14页 |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树种选择的研究 | 第14-15页 |
·复垦地植被恢复的工艺技术 | 第15-16页 |
·本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17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7-20页 |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 第17-18页 |
·气候特征 | 第18页 |
·土壤类型 | 第18页 |
·植被特征 | 第18页 |
·矿产资源及开采现状 | 第18-20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0页 |
·样地调查 | 第20-23页 |
·样地选择 | 第20-21页 |
·样地调查内容 | 第21页 |
·土壤调查 | 第21-22页 |
·土壤物理性质 | 第21页 |
·土壤化学性质 | 第21-22页 |
·植被调查 | 第22-2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3-45页 |
·矸石山土壤物理性质分析 | 第23-26页 |
·土壤剖面分析及样品采集 | 第23-26页 |
·根据土壤物理性质对矸石山进行阶段划分 | 第26页 |
·矸石山土壤化学性质分析 | 第26-30页 |
·土壤化学性质分析 | 第27-29页 |
·根据土壤化学性质对矸石山进行阶段划分 | 第29-30页 |
·矸石山自然生长植被状况分析 | 第30-40页 |
·不同年龄矸石山上现有植被分布情况 | 第30-39页 |
·根据植被分布对矸石山进行阶段划分 | 第39-40页 |
·矸石山立地类型划分 | 第40-42页 |
·立地条件分析的意义 | 第40-41页 |
·立地条件划分的依据 | 第41页 |
·矸石山立地条件类型划分 | 第41-42页 |
·废弃矸石山恢复植被设计 | 第42-43页 |
·恢复植被类型选择原则 | 第42页 |
·各类矸石山恢复植被类型的确定 | 第42-43页 |
·Ⅰ类矸石山恢复植被类型的确定 | 第42页 |
·Ⅱ类矸石山恢复植被类型的确定 | 第42页 |
·Ⅲ类矸石山恢复植被类型的确定 | 第42-43页 |
·Ⅳ类矸石山恢复植被类型的确定 | 第43页 |
·植被恢复的技术措施 | 第43-45页 |
·整地措施 | 第43-44页 |
·播种栽植技术 | 第44-45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5-48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建议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一 | 第52-55页 |
附录二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