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抢劫罪若干加重犯 | 第11-25页 |
第一节 入户抢劫 | 第11-18页 |
一、对“户”的界定和理解 | 第11-15页 |
二、对“入户抢劫”的理解 | 第15-16页 |
三、入户抢劫行为人在客观上具有“入户”和“抢劫”双重行为 | 第16-17页 |
四、需要注意的二个问题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 第18-25页 |
一、对刑法意义上的“公共交通工具”的认识 | 第19-20页 |
二、对“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理解 | 第20-25页 |
第二章 准抢劫罪 | 第25-29页 |
第一节 关于准抢劫罪的法律规定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对《刑法》第267条第二款的法理合理性的存疑 | 第26-27页 |
第三节 认定准抢劫罪需要注意的二个问题 | 第27-29页 |
第三章 转化型抢劫罪 | 第29-36页 |
第一节 转化型抢劫罪的适用条件 | 第29-30页 |
一、前提条件 | 第29页 |
二、客观条件 | 第29-30页 |
三、主观条件 | 第30页 |
第二节 转化型抢劫罪的特点 | 第30-31页 |
第三节 转化型抢劫罪如何适用“加重情节” | 第31-36页 |
第四章 特别类型抢劫罪的既遂和未遂 | 第36-42页 |
第一节 抢劫罪之特别类型的未遂问题 | 第36-37页 |
一、对特别类型抢劫罪是否存在未遂问题的争论 | 第36页 |
二、如何认识既遂、未遂和加重情节在具体犯罪中的不同刑法意义其相互联系 | 第36-37页 |
第二节 特别类型抢劫罪既遂的标准 | 第37-42页 |
一、既遂标准的四种观点 | 第37-38页 |
二、对各种特别类型抢劫罪是否构成既遂的分析 | 第38-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