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Vero细胞制备马抗狂犬病血清抗原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 英文缩写 | 第10-11页 |
| 引言 | 第11-22页 |
| 一、狂犬病毒和狂犬病 | 第11-16页 |
| (一) 狂犬病毒结构与特征 | 第11-12页 |
| (二) 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组成及编码产物 | 第12-13页 |
| (三) 狂犬病毒的感染与复制 | 第13-14页 |
| (四) 病毒的培养 | 第14页 |
| (五) 狂犬病的致病机制 | 第14-15页 |
| (六)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 | 第15-16页 |
| (七) 狂犬病的预防与治疗 | 第16页 |
| 二、狂犬病疫苗 | 第16-17页 |
| (一) 国外现行的主要疫苗 | 第16-17页 |
| (二) 国内狂犬病疫苗的发展 | 第17页 |
| 三、适用于Vero细胞的狂犬病毒株 | 第17-18页 |
| 四、抗狂犬病血清及抗狂犬病血清抗原 | 第18-22页 |
| (一) 抗狂犬病血清的应用 | 第18-19页 |
| (二) 抗血清的作用机理 | 第19-20页 |
| (三) 抗血清的发展 | 第20-21页 |
| (四) 免疫抗原的发展 | 第21-22页 |
| 实验材料 | 第22-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32页 |
| 实验结果 | 第32-45页 |
| 一、细胞在马血清培养液中驯化 | 第32-35页 |
| 二、病毒在马血清培养液中驯化 | 第35-37页 |
| 三、适宜病毒感染浓度的确定 | 第37-38页 |
| 四、培养温度对病毒滴度的影响 | 第38页 |
| 五、维持液中适宜马血清浓度的选择结果 | 第38-39页 |
| 六、维持液PH值对病毒滴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 七、不同收获时间的病毒滴度 | 第40-41页 |
| 八、灭活试验结果 | 第41页 |
| 九、抗原制备及检定结果 | 第41-45页 |
| 讨论 | 第45-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 研究生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文章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