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光学论文--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论文--红外线论文

红外成像系统的测试与评价

第一章 绪论第1-13页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6-10页
     ·课题背景第6-7页
     ·热成像静态性能评估模型的发展第7-10页
   ·热成像系统的组成及二代热成像系统的特征第10-12页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第二章 信号传递函数第13-16页
   ·信号传递函数(SiTF)的定义第13页
   ·信号传递函数(SITF)的推导第13-15页
   ·小结第15-16页
第三章 噪声等效温差与三维噪声模型第16-28页
   ·NETD和三维噪声的引进第16-17页
   ·NETD模型第17-21页
     ·标准NETD的推导第17-18页
     ·探测器驻留时间与基准带宽的关系第18-19页
     ·扫描系统的扫描效率第19页
     ·光子探测器及其背景限的NETD第19-20页
     ·二代NETD的改动第20-21页
   ·三维噪声模型第21-27页
     ·三维噪声描述第21-25页
     ·时间,空间上的随机噪声σ_((?)vh)的计算第25-27页
   ·小结第27-28页
第四章 最小可分辨温差模型第28-37页
   ·最小可分辨温差(MRTD)第28-36页
     ·MRTD的定义第28页
     ·二代热成像系统适用的MRTD模型的新内容第28-29页
     ·二代热成像系统的匹配滤波器模型第29-36页
   ·小结第36-37页
第五章 二代热成像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模型第37-49页
   ·体调制传递函数理论第37-38页
     ·调制传递函数理论基础第37-38页
     ·调制传递函数推导第38页
   ·热成像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第38-48页
     ·光学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第39-40页
     ·探测器的MTF_d第40-44页
     ·电子线路的MTF_e第44-45页
     ·显示器MTF_m第45-46页
     ·人眼MTF_(eye)第46-47页
     ·晃动引入的MTF_(om)第47页
     ·系统的MTF_D第47-48页
   ·小结第48-49页
第六章 试验结果和分析第49-62页
   ·测量对象的基本参数第49页
   ·测试原理第49-53页
     ·SiTF的测试原理第49-50页
     ·NETD的洲试原理第50-51页
     ·MRTD的测试原理第51-52页
     ·MTF测试原理第52-53页
   ·基本测量装置第53-56页
     ·测试安排图第56页
   ·参数测试第56-61页
     ·SiTF测试第56-57页
     ·NETD测试第57-58页
     ·MRTD测试第58-59页
     ·MTF的测试第59-61页
   ·小结第61-62页
第七章 结论第62-63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67页
作者简介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立城水库汛限水位及水库运行方式研究
下一篇:地铁转向架测控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