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南京教案 | 第1-10页 |
一、 西来文化 | 第10-18页 |
(一) 东来传教 | 第11-13页 |
(二) 文化传播 | 第13-18页 |
二、 明末社会状况和西学的传播 | 第18-24页 |
(一) 明末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状况 | 第18-20页 |
(二) 西学在士大夫之间的传播 | 第20-24页 |
三、 士大夫对西学的重新建构 | 第24-34页 |
(一) 对天主教文化的建构 | 第24-27页 |
(二) 对宇宙秩序观的回避 | 第27-30页 |
(三) 对经世致用之学的建构 | 第30-32页 |
(四) 自鸣钟和三棱镜 | 第32-34页 |
四、 明末士大夫的“西方学” | 第34-42页 |
(一) 儒学的文化反应机制 | 第34-36页 |
(二) 从“西海圣人”到“西学中源” | 第36-39页 |
(三) 明末西方学中的异质和裂痕 | 第39-40页 |
(四) 传教策略对明末“西方学”的影响 | 第40-42页 |
五、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8-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