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0页 |
(一) 创造教育实践的呼唤 | 第8-9页 |
(二) 创造教育研究现状的要求 | 第9-10页 |
一、 创造的哲学理念 | 第10-19页 |
(一) 凡个人或组织,首次新问题的解决或首次有价值事物的形成,都是创造 | 第10-11页 |
(二) 创造是人人都能够而且应该从事的活动 | 第11-13页 |
1 人是创造的动物 | 第11-12页 |
2 人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 | 第12页 |
3 创造是人的本质 | 第12-13页 |
(三) 创造的领域极其广阔,创造的结果种类繁多 | 第13-14页 |
(四) 创造具有积极与消极两种价值 | 第14-16页 |
(五) 创造是一种具有精神价值的活动 | 第16-19页 |
1 创造是一种激情活动 | 第16-17页 |
2 创造是一种精神享受 | 第17页 |
3 创造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活动 | 第17-19页 |
(六) 创造是一种智慧活动 | 第19页 |
二、 创造教育的哲学理念 | 第19-42页 |
(一) 创造教育贯穿于全部教育的始终 | 第19-21页 |
(二) 确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观是创造教育的出发点 | 第21-24页 |
1 人文关怀是开发人的创造潜能的前提 | 第21-22页 |
2 充分尊重人的个性是开发人创造潜能的必要条件 | 第22-24页 |
(三) “育德”是创造教育的灵魂 | 第24-27页 |
1 对创造教育中道德问题的思考 | 第24-25页 |
2 创造道德的培养是创造教育的首要任务 | 第25-26页 |
3 德育在培养主体创造性方面的策略 | 第26-27页 |
(四) 创造教育应以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为终极目的 | 第27-31页 |
1 提升人的生命质量是创造教育的终极目的 | 第27-30页 |
2 追求意义人生是生命质量提升的标志 | 第30-31页 |
(五) 培植创造精神是创造教育的关键 | 第31-32页 |
(六) 用智慧统帅知识是创造教育的追求 | 第32-37页 |
1 对“知识就是力量”的现实思考 | 第32-33页 |
2 知识可能成为学生生存的异己力量 | 第33-34页 |
3 用智慧统帅知识 | 第34-37页 |
(七) 坚持创造的实践观是创造教育的根本 | 第37-42页 |
1 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践 | 第38-39页 |
2 大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 第39-40页 |
3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注释 | 第44-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