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4页 |
英文摘要 | 第14-1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7-38页 |
·土壤真菌研究概况 | 第17-27页 |
·土壤真菌的含义 | 第18页 |
·土壤真菌的类群 | 第18-19页 |
·土壤真菌的群落生态学 | 第19-22页 |
·土壤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 | 第22-24页 |
·土壤真菌的多样性检测 | 第24-26页 |
·土壤真菌的主要分类群及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土壤真菌分离和计数方法 | 第27-31页 |
·土壤真菌分离方法 | 第27-30页 |
·土壤真菌计数方法 | 第30-31页 |
·半知菌分类体系 | 第31-32页 |
·现代分类技术在半知菌中的应用 | 第32-38页 |
·次生代谢产物的应用 | 第32-33页 |
·可溶性蛋白凝胶电泳 | 第33页 |
·DNA水平上的真菌分类学 | 第33-38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38页 |
第二章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暗色丝孢菌分类研究 | 第38-19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土样来源 | 第38页 |
·培养基 | 第38-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土样的采集 | 第39页 |
·土壤真菌的分离 | 第39-40页 |
·简易促进产孢方法 | 第40页 |
·分生孢子萌发及产孢方式观察 | 第40页 |
·描述鉴定 | 第40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40-191页 |
本研究中包含的暗色丝孢菌分属检索表 | 第41-43页 |
1 密格孢属 Acrodictys | 第43-44页 |
·直立密格孢A. erect 图1 | 第43-44页 |
2 端梗霉属Acrophialophora | 第44-47页 |
·光滑端梗霉A. levis 图2 | 第45-47页 |
3 链格孢属Alternaria | 第47-50页 |
·链格孢 A. alternata图3 | 第48-49页 |
·细极链格孢A. tenuissima图4 | 第49-50页 |
4 节菱孢属Arthrinium | 第50-52页 |
·不确定种图5 | 第51-52页 |
5 平脐蠕孢属Bipolaris | 第52-63页 |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平脐蠕孢属分种检索表 | 第53-54页 |
·澳大利亚平脐蠕孢B. australiensis图6 | 第54-55页 |
·虎尾草平脐蠕孢 B. chlorides图7 | 第55-56页 |
·夏威夷平脐蠕孢B. hawaiiensis图8 | 第56-57页 |
·玉蜀黍平脐蠕孢 B. maydis图9 | 第57-58页 |
·尼科平脐蠕孢 B. nicotiae图10 | 第58-59页 |
·弯曲平脐蠕孢 B. papendorfii图11 | 第59-60页 |
·高梁生平脐蠕孢B. sorghicola图12 | 第60-61页 |
·麦根腐平脐蠕孢 B. sorokiniana图13 | 第61-62页 |
·穗状平脐蠕孢 B. specifera图14 | 第62-63页 |
6 枝孢属Cladosporium | 第63-67页 |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枝孢属分种检索表 | 第64-65页 |
·多主枝孢 C. herbarum图15 | 第65-66页 |
·大孢枝孢 C. macrocarpum图16 | 第66页 |
·球孢枝孢C. sphaerosperum图17 | 第66-67页 |
7 弯孢属Curvularia | 第67-76页 |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弯孢属分种检索表 | 第68页 |
·近缘弯孢 C. affinis图18 | 第68-69页 |
·香茅弯孢 C. cymbopogonis图19 | 第69-70页 |
·画眉草弯孢 C. eragrostidis图20 | 第70-71页 |
·不等弯孢 C. inaequalis图21 | 第71-72页 |
·居间弯孢 C. intermedia图22 | 第72-73页 |
·新月弯孢 C. lunata图23 | 第73-75页 |
·赛内加尔弯孢 C. senegalensis图24 | 第75页 |
·具疣弯孢 C. tuberculata图25 | 第75-76页 |
8 砖格孢属Dictyosporium | 第76-79页 |
·中国砖格孢 D. sinensis图26 | 第78-79页 |
9 矛束霉属Doratomyces | 第79-86页 |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矛束霉属分种检索表 | 第81页 |
·小孢矛束霉 D. microsporus图27 | 第81-82页 |
·第九矛束霉 D. nanus图28 | 第82-83页 |
·螺旋矛束霉 D. spiralis图29 | 第83-84页 |
·具柄矛束霉 D. stemonitis图30 | 第84-86页 |
10 附球菌属Epicoccum | 第86-88页 |
·黑色附球菌 E. nigrum图31 | 第87-88页 |
11 凸脐孢属 Exserohilum | 第88-93页 |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凸脐孢属分种检索表 | 第89页 |
·梭形凸脐蠕孢E. fusiforme图32 | 第89-90页 |
·小柄凸脐蠕孢 E. pedicellatum图33 | 第90-91页 |
·嘴突凸脐蠕孢 E. rostratum图34 | 第91-92页 |
·大斑病凸脐蠕孢E. turcicum图35 | 第92-93页 |
12 小镰孢属Fusariella | 第93-100页 |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小镰孢属分种检索表 | 第94页 |
·暗绿小镰孢 F. atrovirens图36 | 第94-95页 |
·小镰孢 F. bizzozeriana图37 | 第95-97页 |
·刺突小镰孢 F. echinulata图38 | 第97-98页 |
·柄小镰孢 F. obstipa图39 | 第98-99页 |
·拟柄小镰孢 F. obstipasis图40 | 第99-100页 |
13 粘鞭霉属Gliomastix | 第100-102页 |
·芭蕉生粘鞭霉 G. musicola图41 | 第101-102页 |
14 膝梗霉属Gonytrichum | 第102-105页 |
·巨枝膝梗霉 G. macrocladum图42 | 第103-105页 |
15 粘束孢属Graphium | 第105-107页 |
·腐生粘束孢 G. putredinis图43 | 第106-107页 |
16 腐殖霉属Humicola | 第107-109页 |
·棕黑腐殖霉 H. fuscoatra图44 | 第108-109页 |
17 小粘属霉属Leptographium | 第109-111页 |
·未定名种 sp图45 | 第110-111页 |
18 黑乌霉属Memnoiella | 第111-113页 |
·刺黑乌霉 M. echinata图46 | 第112-113页 |
19 单格孢属 Monodictys | 第113-119页 |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单格孢属分种检索表 | 第114-115页 |
·厚垣单格孢 M. chlamydosporum图47 | 第115-116页 |
·多变单格孢 M. fluctuata图48 | 第116-117页 |
·苍白单格孢 M. glauca图49 | 第117-118页 |
·光滑单格孢 M. levis图50 | 第118-119页 |
20 黑孢霉属Nigrospora | 第119-121页 |
·稻黑孢 N. oryzae图51 | 第120-121页 |
21 黑团孢属Periconia | 第121-125页 |
·黑团孢 P. byssoides图52 | 第122-123页 |
·大棘黑团孢 P. macrospinosa图53 | 第123-125页 |
22 瓶梗霉属Phialomyces | 第125-127页 |
·大孢瓶梗霉 Ph. macrosporus图54 | 第125-127页 |
23 瓶霉属 Phialophora | 第127-129页 |
·疣状瓶霉 P. verrucosa图55 | 第128-129页 |
24 皮司霉属 Pithomyces | 第129-139页 |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皮司霉分种检索表 | 第130页 |
·纸皮司霉 P. chartarum图56 | 第130-132页 |
·柱孢皮司霉 P. cylindrospora图57 | 第132-133页 |
·禾生皮司霉 P. graminicola图58 | 第133-134页 |
·卡罗皮司霉 P. karoo图59 | 第134-135页 |
·淡色皮司霉 P. pallide图60 | 第135-136页 |
·帕格皮司霉 P. pavgii图61 | 第136-137页 |
·甘蔗皮司霉 P. sacchari图62 | 第137-139页 |
25 齿梗孢属Scolecobasidium | 第139-146页 |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齿梗孢属分种检索表 | 第140页 |
·隘缩齿梗孢 S. constrictum图63 | 第140-141页 |
·小孢齿梗孢 S. microspora图64 | 第141-143页 |
·拟倒卵齿梗孢 S. obovatumsis图65 | 第143-144页 |
·土色齿梗孢 S. terrum图66 | 第144-145页 |
·多变齿梗孢S. tshawytschae图67 | 第145-146页 |
26 帚霉属Scopulariopsis | 第146-149页 |
·黑帚霉 S. carbonaria图68 | 第147-148页 |
·番红花帚霉 S. croci图69 | 第148-149页 |
27 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 | 第149-159页 |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葡萄穗霉属分种检索表 | 第151页 |
·稍短葡萄穗霉 S. breviusculus图70 | 第151-152页 |
·葡萄穗霉 S. chartrum图71 | 第152-154页 |
·柱孢葡萄穗霉 S. cylindrospora图72 | 第154-155页 |
·芒果葡萄穗霉 S. mangiferae图73 | 第155-156页 |
·球形小孢葡萄穗霉 S. microspora图74 | 第156-158页 |
·小孢葡萄穗霉S. parvispora图75 | 第158-159页 |
28 圆孢霉属Staphylotrichum | 第159-161页 |
·大孢圆孢霉 S. coccosporum图76 | 第160-161页 |
29 匍柄霉属Stemphylium | 第161-164页 |
·匍柄霉 S. botryosum图77 | 第162-163页 |
·囊状匍柄霉 S. vesicarium 图78 | 第163-164页 |
30 带孢霉属 Taenioella | 第164-166页 |
·瓶孢带孢霉 T. phialosperma 图79 | 第165-166页 |
31 四绺孢属Tetraploa | 第166-168页 |
·芒四绺孢T. aristata 图80 | 第167-168页 |
32 串珠霉属 Thielaviopsis | 第168-170页 |
·根串珠霉 T. basicola 图81 | 第169-170页 |
33 色串孢属Torula | 第170-172页 |
·草色串孢T. herbarum 图82 | 第171-172页 |
34 短梗蠕孢属 Trichocladium | 第172-176页 |
·粗糙短梗蠕孢 T. asperum 图83 | 第174-175页 |
·隘缩短梗蠕孢T. constrictum 图84 | 第175-176页 |
35 毛束霉属Trichurus | 第176-181页 |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毛束霉属分种检索表 | 第177页 |
·树头毛束霉T. dendrocephalus 图85 | 第177-178页 |
·螺旋毛束霉 T. spiralis 图86 | 第178-179页 |
·喜土毛束霉T. terrophilus 图87 | 第179-181页 |
36 细基格孢属 Ulocladium | 第181-191页 |
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细基格孢属分种检索表 | 第182页 |
·链格孢状细基格孢 U. alternaria 图88 | 第182-183页 |
·黑细基格孢 U. atrum 图89 | 第183-185页 |
·匍串细基格孢 U. botrytis 图90 | 第185-186页 |
·群生细基格孢 U. consortiale 图91 | 第186-187页 |
·光滑细基格孢 U. levivs 新种 图92 | 第187-188页 |
·泰山细基格孢 U. taishanensis 图93 | 第188-189页 |
·细基格孢属未定名种1 (Ulocladium sp1)图 | 第189-190页 |
·细基格孢属未定名种2 (Ulocladium sp2)图95 | 第190-191页 |
3 结论 | 第191-193页 |
4 讨论 | 第193-196页 |
参考文献 | 第196-209页 |
附录 | 第209-215页 |
致谢 | 第215-21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2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