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英文摘要ABSTRACT | 第9-13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4页 |
| 1 多糖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多糖的化学研究 | 第14页 |
| ·多糖的功能研究 | 第14-19页 |
| 2 白首乌多糖的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 3 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白首乌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24-32页 |
| 1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 ·材料 | 第24页 |
|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 ·主要仪器 | 第24-25页 |
| 2 试验方法 | 第25-27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 ·标准曲线的制备结果 | 第27页 |
| ·换算因子的测定 | 第27页 |
| ·回收率的测定结果 | 第27页 |
| ·热浸提工艺参数对白首乌中可溶性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 第27-31页 |
| ·料液比的影响结果 | 第27页 |
| ·温度的影响结果 | 第27-28页 |
| ·时间的影响结果 | 第28页 |
| ·提取次数的影响结果 | 第28页 |
| ·热浸提可溶性多糖工艺正交试验结果 | 第28-30页 |
| ·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结果 | 第30-31页 |
| 4 讨论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白首乌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理化性质 | 第32-43页 |
| 1 试验材料 | 第32-33页 |
| ·材料 | 第32页 |
| ·主要试剂 | 第32-33页 |
|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 2 试验方法 | 第33-3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 ·DEAE法分离PRCB各级组分 | 第36-37页 |
| ·Sephadex G一100分离PRCBl制备亚级组分 | 第37-38页 |
| ·PRCBl亚级组分的纯度鉴定 | 第38-39页 |
| ·Sephadex G一100纯度鉴定 | 第38页 |
| ·PRCBla的紫外光谱检测结果 | 第38-39页 |
| ·PRCB- X的性状 | 第39页 |
| ·PRCBla的红外光谱 | 第39-40页 |
| ·PRCBla的薄层层析 | 第40-41页 |
| 4 讨论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白首乌多糖的免疫功能研究 | 第43-56页 |
| 1 材料与试剂 | 第43-45页 |
| ·药物 | 第43页 |
| ·动物 | 第43页 |
| ·主要试剂 | 第43-44页 |
| ·主要仪器 | 第44-45页 |
| 2 试验方法 | 第45-47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7-54页 |
| ·白首乌多糖对兔子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 | 第47-50页 |
| ·PRCB对兔子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 第47-48页 |
| ·PRCBla对兔子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 第48-50页 |
| ·白首乌多糖对小白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50-54页 |
| ·PRCB和PRCBla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 第50-51页 |
| ·PRCB和PRCBla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 第51-52页 |
| ·PRCB和PRCBla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影响 | 第52页 |
| ·PRCB和PRCBla对小鼠DTH一足趾增厚法实验的影响 | 第52-53页 |
| ·PRCB和PRCBla对小鼠碳廓清实验的影响 | 第53-54页 |
| 4 讨论 | 第54-56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