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 1 引言 | 第11-25页 |
| ·桃蚜和萝卜蚜的生物学特性 | 第12-14页 |
| ·桃蚜的生物学特性 | 第12-13页 |
| ·萝卜蚜的生物学特性 | 第13页 |
| ·桃蚜和萝卜蚜在甘蓝叶片上的分布 | 第13-14页 |
| ·植食性昆虫种内种间关系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 ·种内效应 | 第14-16页 |
| ·种间效应 | 第16-17页 |
| ·蚜虫对理化因子刺激的行为反应 | 第17-25页 |
| ·化学因子对蚜虫行为反应的调控 | 第17-21页 |
| ·物理因子对蚜虫行为反应的调控 | 第21页 |
| ·栖境植物种群多样性对蚜虫的影响 | 第21-22页 |
| ·蚜虫行为治理的措施及可行性 | 第22-25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1页 |
| ·供试虫源 | 第25页 |
| ·虫源采集 | 第25页 |
| ·饲养条件 | 第25页 |
| ·供试甘蓝 | 第25页 |
| ·桃蚜和萝卜蚜的种内种间密度效应 | 第25-26页 |
| ·种内密度效应 | 第25-26页 |
| ·种间密度效应 | 第26页 |
| ·桃蚜和萝卜蚜对健康甘蓝和虫害甘蓝的行为反应 | 第26-28页 |
| ·甘蓝的处理 | 第26页 |
| ·两种蚜虫对健康和虫害甘蓝的行为反应 | 第26-28页 |
| ·桃蚜和萝卜蚜在异种蚜虫为害甘蓝上的生长、发育及繁殖 | 第28-30页 |
| ·甘蓝的处理 | 第28页 |
| ·在异种蚜虫为害甘蓝的相同部位上的生长、发育及繁殖 | 第28-29页 |
| ·在异种蚜虫为害甘蓝的不同部位上的生长、发育及繁殖 | 第29-30页 |
| ·虫害甘蓝氨基酸含量测定 | 第30页 |
| ·试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0-31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52页 |
| ·桃蚜和萝卜蚜的种内种间效应 | 第31-38页 |
| ·种内密度效应 | 第31-33页 |
| ·种间密度效应 | 第33-37页 |
| ·相同饲养条件下桃蚜和萝卜蚜生物学参数的比较 | 第37-38页 |
| ·桃蚜和萝卜蚜对健康甘蓝和虫害甘蓝的行为反应 | 第38-48页 |
| ·两种蚜虫对健康甘蓝的行为反应 | 第38-39页 |
| ·两种蚜虫对同种蚜虫为害甘蓝的行为反应 | 第39-43页 |
| ·两种蚜虫对异种蚜虫为害甘蓝的行为反应 | 第43-48页 |
| ·桃蚜和萝卜蚜在异种蚜虫为害甘蓝上的生长、发育及繁殖 | 第48-50页 |
| ·萝卜蚜为害甘蓝对桃蚜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 第48-49页 |
| ·桃蚜为害甘蓝对萝卜蚜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 第49-50页 |
| ·虫害甘蓝氨基酸含量分析 | 第50-52页 |
| 4 讨论 | 第52-58页 |
| ·种内、种间密度效应 | 第52-53页 |
| ·寄主植物在调节蚜虫种内、种间关系中的作用 | 第53-55页 |
| ·蚜虫取食为害甘蓝相同部位对异种蚜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 第55页 |
| ·蚜虫取食为害甘蓝不同部位对异种蚜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 第55-56页 |
| ·桃蚜、萝卜蚜为害甘蓝叶片氨基酸含量变化 | 第56-58页 |
| 5 结论 | 第58-60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60-73页 |
| 7 致谢 | 第73-74页 |
| 8 硕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表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