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 论 | 第1-2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作为教育制度安排的研究 | 第12-14页 |
·作为特殊经济现象的研究 | 第14-16页 |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6-20页 |
第二章 天津普及高等教育的环境条件分析 | 第20-37页 |
·天津资源禀赋条件的分析 | 第20-23页 |
·天津人力资本增长模式的分析 | 第23-28页 |
·具备驱动转型的基本条件 | 第23-24页 |
·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体系平台 | 第24-25页 |
·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 | 第25-28页 |
·先行国家成功发展的启示 | 第28-32页 |
·当代社会实现经济快速追赶的先导 | 第28-29页 |
·保持经济领先优势的基础 | 第29-31页 |
·以适应国际化竞争为背景 | 第31-32页 |
·普及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 第32-37页 |
·教育现代化是天津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 第32-34页 |
·制约天津教育现代化的“短板” | 第34-35页 |
·天津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变迁的必然走向 | 第37-54页 |
·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变迁的阶段及其重要内容 | 第37-43页 |
·以扩大办学自主权为主要目标的改革探索 | 第38-39页 |
·“以政府举办为主,多种形式办学”的改革 | 第39-41页 |
·高校扩招为办学体制改革注入活力 | 第41-43页 |
·高等教育体制变迁的路径分析 | 第43-49页 |
·办学体制变迁存在“路径依赖” | 第43-45页 |
·强制性制度变迁是突破路径依赖的主要途径 | 第45-46页 |
·独立学院是诱致性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产物 | 第46-49页 |
·独立学院的实践探索 | 第49-54页 |
·体现出独特的竞争力和优势 | 第49-50页 |
·创造出新的合作办学模式 | 第50-51页 |
·探索出一条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新路 | 第51-54页 |
第四章 天津试办独立学院的基本情况 | 第54-66页 |
·基本情况 | 第54-57页 |
·探索试办阶段 | 第54-55页 |
·清理整顿阶段 | 第55页 |
·规范发展阶段 | 第55-57页 |
·独立学院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7-66页 |
·如何核查举办者资格 | 第58页 |
·如何界定产权 | 第58-60页 |
·如何确定法人性质 | 第60-61页 |
·如何确定服务对象 | 第61-62页 |
·如何加强内部管理 | 第62-64页 |
·政府如何实施管理 | 第64-66页 |
第五章 独立学院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 第66-77页 |
·理论假设和基本概念 | 第66-70页 |
·“经济人”假设 | 第66-67页 |
·公共产品和外部性问题 | 第67页 |
·教育市场 | 第67-68页 |
·交易成本 | 第68-69页 |
·产权 | 第69-70页 |
·独立学院政策的价格激励机制 | 第70-72页 |
·独立学院的比较优势在于交易成本的节约 | 第72-74页 |
·外部性内部化是独立学院成长的首要策略 | 第74-75页 |
·产权明晰是规避风险的保证 | 第75-77页 |
第六章 独立学院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77-93页 |
·实行民办机制是独立学院政策的核心要素 | 第77-84页 |
·AHP 的基本思路 | 第77-78页 |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第78-80页 |
·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 | 第80-84页 |
·重构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 | 第84-87页 |
·牢牢把握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 | 第84-85页 |
·实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市场化 | 第85-86页 |
·实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社会化 | 第86页 |
·弥补市场功能缺陷强化政府部分职能 | 第86-87页 |
·基于独立学院不同发展时期的制度创新 | 第87-93页 |
·孵化期,以审批制度改革和完善为突破 | 第88-89页 |
·成长期,以规范产权关系为重点 | 第89-91页 |
·成熟期,以投入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