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土地政策论文

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的省际模拟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2页
图索引第12页
表索引第12-13页
1 绪论第13-18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研究背景第13-14页
     ·研究意义和目的第14-15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5-17页
     ·研究内容第15-16页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研究假设与方法第17-18页
     ·研究假设第17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2 文献综述第18-28页
   ·相关概念第18页
     ·土地发展权第18页
     ·土地发展权转移第18页
   ·土地发展权制度的缘起第18-20页
   ·发展权制度的作用效果第20-23页
     ·土地发展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第20-21页
     ·土地发展权的实践案例及其效果第21-22页
     ·其他发展权的经济效率第22-23页
   ·建设用地的配置和利用效率第23-25页
     ·建设用地的配置效率第23-24页
     ·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第24-25页
   ·有关土地发展权流转的研究第25-26页
     ·有关流转的制度安排研究第25页
     ·有关流转的作用和影响研究第25-26页
     ·其他有关流转的研究第26页
   ·述评第26-28页
3 各省建设用地边际产出及差异的模型估算第28-38页
   ·各地级市资本存量的估算第28-29页
   ·各省建设用地边际产出的估算第29-33页
     ·模型的确定第29-30页
     ·计量估计结果第30-33页
   ·建设用地边际产出差异分析与小结第33-38页
     ·空间差异分析第33-36页
     ·理论分析第36-38页
4 土地发展权跨省交易最优化模拟第38-52页
   ·跨省交易最优化模型的确定第38-41页
     ·非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第38-40页
     ·模型在GAMS软件中的实现第40-41页
   ·最优化模拟结果第41-44页
     ·建设用地增量指标的最优化配置结果第41-42页
     ·确定发送区和接收区第42-43页
     ·交易规模第43页
     ·交易带来的效率增进第43-44页
   ·建设用地指标跨省交易的可行性分析第44-52页
     ·经济可行性第44-46页
     ·制度可行性第46页
     ·实践可行性第46-52页
5 建立全国性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市场第52-63页
   ·制度与技术基础设施框架第52-57页
     ·建设用地指标的配置第52-53页
     ·土地发展权(建设用地指标)的归属第53页
     ·建设用地指标的市场交易机制第53-54页
     ·土地发展权的权能设计第54-55页
     ·权利变动规则设计第55-57页
     ·技术支持第57页
   ·实施路径与推进步骤第57-58页
   ·相关配套措施第58-61页
     ·法律保障第58-59页
     ·建立合理的土地分区第59-60页
     ·完善土地发展权市场的建设第60页
     ·完善相关税收制度第60-61页
   ·难点及突破口第61-63页
     ·改革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实现同地同权第61页
     ·农村土地权利体系改革的路径选择第61-62页
     ·如何保持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市场的稳定性第62页
     ·可能出现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市场缺乏竞争的情况第62-63页
6 研究结论与前瞻第63-65页
   ·研究的主要结论第63-64页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64-65页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64页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非农收入对劳动力乡城流动的影响--基于县域匹配CHIP数据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老挝城市土地市场的现状,问题和改革路径--基于中国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