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前言 | 第5-6页 |
第一章 儒佛交融的历程 | 第6-9页 |
一、 佛教儒学化历程 | 第6-7页 |
二、 理学对佛学的吸收 | 第7-9页 |
第二章 朱熹出入佛老、援佛入儒 | 第9-15页 |
一、 宋代佛教的主流 | 第9-11页 |
二、 朱熹出入佛老 | 第11-12页 |
三、 援佛入儒 | 第12-15页 |
第三章 朱熹理学与佛学本体论之比较 | 第15-24页 |
一、 实理与虚理 | 第15-16页 |
二、 理气与理事 | 第16-19页 |
三、 理一分殊与月映万川 | 第19-20页 |
四、 体用一源的本体思维 | 第20-24页 |
第四章 朱熹理学与佛学心性论之比较 | 第24-31页 |
一、 人性本质的异同 | 第25-26页 |
二、 性体心用与作用是性 | 第26-28页 |
三、 性体情用与灭情复性 | 第28-31页 |
第五章 朱熹理学与佛学认识论之比较 | 第31-38页 |
一、 认识真理与修养过程的一致性 | 第32-34页 |
二、 渐修与顿悟 | 第34-36页 |
三、 知行论对悟修论的超越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后记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