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茄果类论文

基质供水状况对番茄、甜椒穴盘苗生长特性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页
英文摘要第11-15页
缩略词第15-17页
1 前言第17-31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1.2 研究现状植物对根系介质水分变化的适应性反应第18-31页
  1.2.1 水分供应与植物的生长发育第18-21页
   1.2.1.1 水分供应与生长发育第18-19页
   1.2.1.2 地上部对水分亏缺的响应第19-20页
   1.2.1.3 根系对水分亏缺的响应第20页
   1.2.1.4 水分影响生长的细胞学解释第20-21页
  1.2.2 水分供应与渗透调节第21-24页
   1.2.2.1 渗透调节的产生第21页
   1.2.2.2 渗透调节物质的种类及积累机制第21-24页
    1.2.2.2.1 渗透调节物质的种类第21-23页
    1.2.2.2.2 渗透调节物质的生物学功能第23-24页
  1.2.3 水分供应与植物的抗氧化系统第24-25页
   1.2.3.1 活性氧的产生及种类第24页
   1.2.3.2 活性氧的酶促系统与非酶促系统第24-25页
  1.2.4 水分供应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第25-26页
  1.2.5 水分供应与C、N代谢第26-27页
   1.2.5.1 水分供应与C代谢第26页
   1.2.5.2 水分供应与N代谢第26-27页
   1.2.5.3 水分供应与C/N比第27页
  1.2.6 水分供应与营养代谢第27-28页
   1.2.6.1 渍水条件下的植物营养代谢第27页
   1.2.6.2 水分亏缺下的植物营养代谢第27-28页
  1.2.7 水分胁迫后复水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第28-30页
   1.2.7.1 补偿效应的提出第28页
   1.2.7.2 补偿效应的实质第28-30页
  1.2.8 问题的提出第30-3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1-35页
 2.1 试验材料第31页
 2.2 试验设计与处理第31页
 2.3 项目测定及方法第31-35页
  2.3.1 植株生长指标调查第31页
  2.3.2 相对含水量(RWC)测定第31页
  2.3.3 水力构型特征参数计算第31-32页
  2.3.4 渗透势(ψs)及渗透调节(OA)测定第32页
  2.3.5 相对电导率测定第32页
  2.3.6 SOD、POD、CAT、MDA、可溶性Pr酶液提取第32-33页
  2.3.7 游离氨基酸(FreeAA)测定第33页
  2.3.8 脯氨酸(Pro)测定第33页
  2.3.9 叶绿素含量测定第33页
  2.3.10 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第33页
  2.3.11 营养元素测定第33页
  2.3.12 蛋白氮和非蛋白氮测定第33页
  2.3.13 碳水化合物测定第33-34页
  2.3.14 光合参数测定第34页
  2.3.15 K~+、Ca~(2+)、Mg~(2+)测定第34页
  2.3.16 叶绿体超微结构制片第34-3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5-97页
 3.1 短期水分胁迫-复水过程中,番茄、甜椒某些生理生化变化第35-42页
  3.1.1 处理期间育苗基质RWC变化第35页
  3.1.2 复水前后,番茄、甜椒RWC的变化第35-36页
  3.1.3 复水前后,番茄、甜椒ψs的变化第36页
  3.1.4 复水前后,番茄、甜椒ψs~(100)的变化第36-37页
  3.1.5 复水前后,番茄、甜椒叶片渗透调节的变化第37页
  3.1.6 复水前后,番茄、甜椒叶片MDA及质膜透性的变化第37-39页
  3.1.7 复水前后,番茄、甜椒叶片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的变化第39-40页
  3.1.8 复水前后,番茄、甜椒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第40页
  3.1.9 复水前后,番茄、甜椒叶片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第40-42页
  3.1.10 复水前后,番茄、甜椒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第42页
 3.2 基质供水状况对番茄、甜椒穴盘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第42-87页
  3.2.1 基质供水状况对番茄、甜椒壮苗的影响第42-58页
   3.2.1.1 基质供水状况对番茄、甜椒穴盘苗地上部生长的影响第42-43页
   3.2.1.2 基质供水状况对番茄、甜椒穴盘苗根系生长的变化第43-45页
   3.2.1.3 基质供水状况对番茄、甜椒穴盘苗各部位生物学产量的影响第45-46页
   3.2.1.4 基质供水状况对番茄、甜椒壮苗指数的影响第46-48页
   3.2.1.5 基质供水状况对番茄、甜椒穴盘苗水力学构型参数的影响第48页
   3.2.1.6 基质供水状况对番茄、甜椒穴盘苗发育的影响第48-49页
   3.2.1.7 番茄、甜椒生长指标的综合分析第49-56页
    3.2.1.7.1 番茄穴盘苗生长发育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第49-52页
    3.2.1.7.2 甜椒穴盘苗生长发育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第52-56页
   3.2.1.8 番茄、甜椒生长发育的灰色系统评价与壮苗指数的关系第56-58页
  3.2.2 基质供水状况对番茄、甜椒穴盘苗营养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第58-72页
   3.2.2.1 基质供水状况对番茄、甜椒N营养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第58-60页
   3.2.2.2 基质供水状况对番茄、甜椒P营养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第60-61页
   3.2.2.3 基质供水状况对番茄、甜椒K营养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第61-63页
   3.2.2.4 基质供水状况对番茄、甜椒Ca营养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第63-65页
   3.2.2.5 基质供水状况对番茄、甜椒Mg营养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第65-67页
   3.2.2.6 基质供水状况对番茄、甜椒Fe营养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第67-68页
   3.2.2.7 基质供水状况对番茄、甜椒Mn营养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第68-70页
   3.2.2.8 基质供水状况对番茄、甜椒Cu营养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第70-71页
   3.2.2.9 基质供水状况对番茄、甜椒Zn营养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第71-72页
  3.2.3 基质供水状况对番茄、甜椒穴盘苗C、N代谢产物的影响第72-79页
   3.2.3.1 基质供水状况对番茄、甜椒穴盘苗碳水化合物的影响第73-75页
   3.2.3.2 基质供水状况对番茄、甜椒穴盘苗N代谢产物的影响第75-78页
   3.2.3.3 基质供水状况与番茄、甜椒C/N比及生长发育的关系第78-79页
  3.2.4 基质供水状况对番茄、甜椒的水分参数及渗透调节的影响第79-84页
   3.2.4.1 基质供水状况对番茄、甜椒叶片RWC、渗透势、渗透调节的影响第79-81页
   3.2.4.2 不同供水状况下,番茄、甜椒渗调物质的主成分分析第81-84页
    3.2.4.2.1 番茄渗透调节物质主成分分析第81-83页
    3.2.4.2.2 甜椒渗透调节物质主成分分析第83-84页
  3.2.5 基质供水状况对甜椒穴盘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第84-87页
   3.2.5.1 基质供水状况对甜椒穴盘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84-86页
   3.2.5.2 基质供水状况对甜椒穴盘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第86-87页
 3.3 PEG模拟水分胁迫—复水过程中,番茄、甜椒穴盘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第87-97页
  3.3.1 PEG胁迫24小时—复水48小时过程中,番茄、甜椒渗调离子含量变化第87-91页
   3.3.1.1 番茄、甜椒叶片K~+含量变化第87-89页
   3.3.1.2 番茄、甜椒叶片Ca~(2+)含量变化第89-90页
   3.3.1.3 番茄、甜椒叶片Mg~(2+)含量变化第90-91页
  3.3.2 甜椒穴盘苗K+吸收动力学第91-92页
  3.3.3 不同PEG浓度处理及复水后,番茄、甜椒光合及叶绿体结构的变化第92-97页
   3.3.3.1 不同PEG浓度处理24小时后,番茄、甜椒光合特性的变化第92-93页
   3.3.3.2 不同PEG浓度处理复水48小时后,番茄、甜椒光合特性的变化第93-95页
   3.3.3.3 不同PEG浓度处理24小时及复水48小时后,番茄、甜椒叶绿体结构的变化第95-97页
4. 讨论第97-108页
 4.1 基质供水状况与番茄、甜椒生长发育的关系第97-98页
 4.2 基质供水状况与番茄、甜椒营养代谢的关系第98-102页
 4.3 基质供水状况与番茄、甜椒的C、N代谢第102-105页
  4.3.1 基质供水状况与C代谢产物的关系第102页
  4.3.2 基质供水状况与N代谢产物的关系第102-103页
  4.3.3 C、N代谢产物与壮苗指数的关系探讨第103-105页
 4.4 基质供水状况与番茄、甜椒的渗透调节第105-106页
 4.5 基质供水状况与番茄、甜椒光合特性及叶绿体结构变化的关系第106-107页
 4.6 基质供水状况与离子积累关系探讨第107-108页
5. 结论第108-110页
 5.1 番茄、甜椒穴盘苗对不同程度短期水分亏缺-复水的响应第108页
 5.2 供水减少降低番茄、甜椒生物学产量第108页
 5.3 供水状况改变营养元素的吸收与分配第108页
 5.4 番茄、甜椒C、N代谢与壮苗的关系第108-109页
 5.5 基质供水状况与番茄、甜椒的水分关系与渗透调节第109页
 5.6 “光合补偿效应”产生的可能机制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9页
图版第119-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培育民族精神--试论在全球化形势下,新课程标准的价值与意义
下一篇:青岛市工程地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