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8-9页 |
1.2 本课题的意义 | 第9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9-11页 |
第二章 系统结构设计 | 第11-14页 |
2.1 系统欲实现的基本功能 | 第11页 |
2.2 TMS320VC5471功能接口简介 | 第11-12页 |
2.3 系统板的主要结构 | 第12-14页 |
第三章 网络模块的设计 | 第14-30页 |
3.1 以太局域网背景知识 | 第14-20页 |
3.1.1 Ethernet的简史 | 第14页 |
3.1.2 IEEE802.3与ISO参考模型 | 第14-15页 |
3.1.3 802.3 的物理层联接 | 第15-16页 |
3.1.4 802.3 的MAC层 | 第16-20页 |
3.2 物理层功能的实现 | 第20-21页 |
3.3 MAC层的实现 | 第21-30页 |
第四章 语音信号的数模转换 | 第30-36页 |
4.1 TLV320AIC23B的配置方式 | 第30-31页 |
4.2 ARM的SPI接口 | 第31-33页 |
4.3 TLV320AIC23B与DSP的连接 | 第33-35页 |
4.4 TLV320AIC23B的初始化过程 | 第35-36页 |
第五章 VC5471的ARM的使用特点简介 | 第36-48页 |
5.1 ARM的七种工作模式 | 第36-37页 |
5.2 ARM的寄存器组织 | 第37-40页 |
5.3 ARM的异常处理 | 第40-43页 |
5.3.1 异常的进入 | 第41页 |
5.3.2 异常返回 | 第41-43页 |
5.3.3 异常的优先级 | 第43页 |
5.4 ARM的存储格式 | 第43-44页 |
5.5 ARM中断处理模块 | 第44-46页 |
5.6 ARM的时钟管理模块 | 第46-48页 |
第六章 ARM与DSP的联合工作 | 第48-56页 |
6.1 API接口和APIBoot模式 | 第48-49页 |
6.2 对DSP进行API模式Bootload的过程 | 第49-53页 |
6.3 ARM与DSP之间的相互通讯 | 第53-56页 |
第七章 调试与结果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个人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