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引言 | 第8-10页 |
1.2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次弯矩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 次弯矩和塑性内力重分布 | 第13-14页 |
1.5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2 弹塑性性能分析 | 第16-27页 |
2.1 弯矩重分布的必要条件 | 第16页 |
2.2 影响截面延性的主要因素 | 第16-18页 |
2.3 影响框架调幅能力的主要因素 | 第18-20页 |
2.4 举例 | 第20-27页 |
2.4.1 作用竖向荷载 | 第20-22页 |
2.4.2 作用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 | 第22-25页 |
2.4.3 小结 | 第25-27页 |
3 框架试验 | 第27-35页 |
3.1 试验概况 | 第27页 |
3.2 试件的设计 | 第27页 |
3.3 试验方法及测试内容 | 第27-31页 |
3.3.1 试验装置 | 第27-28页 |
3.3.2 测试方法及内容 | 第28-30页 |
3.3.3 试验过程 | 第30-31页 |
3.4 试验结果及初步分析 | 第31-35页 |
3.4.1 材性试验 | 第31-32页 |
3.4.2 初步分析 | 第32-35页 |
4 非线性分析程序编制 | 第35-70页 |
4.1 概述 | 第35-36页 |
4.2 基本假定 | 第36-38页 |
4.3 截面的N-M-Φ关系 | 第38-44页 |
4.3.1 框架模型和单元划分 | 第38页 |
4.3.2 符号规定 | 第38-39页 |
4.3.3 混凝土的初曲率及初应变 | 第39-42页 |
4.3.4 截面的弯矩—曲率计算 | 第42-44页 |
4.4 预应力框架加载分析 | 第44-54页 |
4.4.1 单元刚度 | 第45-46页 |
4.4.2 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 第46-51页 |
4.4.3 单元总内力、特殊截面、特殊点转角和位移的计算 | 第51-54页 |
4.5 几个特殊问题的处理 | 第54-57页 |
4.6 程序算法及流程图设计 | 第57-59页 |
4.6.1 程序算法 | 第57-59页 |
4.6.2 流程图设计 | 第59页 |
4.7 电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 | 第59-70页 |
4.7.1 电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 第59-68页 |
4.7.2 误差分析 | 第68-70页 |
5 模拟框架分析 | 第70-76页 |
5.1 模拟目的 | 第70页 |
5.2 模拟框架的设计 | 第70-73页 |
5.3 模拟框架结果分析 | 第73-76页 |
6 结论 | 第76-77页 |
后记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