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 第1-17页 |
第一节 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第7-12页 |
一、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态势 | 第7页 |
二、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态势 | 第7-11页 |
三、 旅游业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的新兴产业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框架、内容和方法 | 第12-15页 |
一、 选题的意义 | 第12页 |
二、 框架和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结论与建议 | 第15-17页 |
一、 结论 | 第15-16页 |
二、 建议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旅游业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 第17-31页 |
第一节 旅游业对发达国家农村地区的影响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旅游业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影响 | 第18-28页 |
一、 旅游扶贫的进展 | 第18-21页 |
二、 观光农业的发展 | 第21-24页 |
三、 乡村旅游 | 第24-26页 |
四、 旅游城镇的发展 | 第26-28页 |
第三节 旅游业对农村影响研究的评价 | 第28-31页 |
一、 基本评价 | 第28-29页 |
二、 急需解决的问题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旅游影响研究的方法论和数据处理 | 第31-44页 |
第一节 农村和农民获得的旅游收入的测定 | 第31-34页 |
一、 调查的方法、结果与分析 | 第31-32页 |
二、 农村地区和农民所获得的旅游收入的测算 | 第32-33页 |
三、 农民得到的旅游收入占农村旅游收入的份额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农村和农民的旅游业增加值的测算 | 第34-37页 |
一、 旅游业增加值的概念的提出 | 第34页 |
二、 旅游业增加值测算方法的研究 | 第34-36页 |
三、 农村和农民的旅游业增加值率的判断 | 第36-37页 |
第三节 用投入产出法测算农村和农民的旅游业增加值 | 第37-44页 |
一、 投入产出表 | 第37-39页 |
二、 昆明市2000年旅游投入产出表 | 第39页 |
三、 投入产出表结果计算的旅游业增加值及与相关行业的关联性 | 第39-44页 |
第四章 旅游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区域比较研究 | 第44-56页 |
第一节 旅游业发展程度的区域比较 | 第44-50页 |
一、 旅游收入的数量变化比较 | 第44-45页 |
二、 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比较 | 第45页 |
三、 旅游业发展的省区市差异比较 | 第45-47页 |
四、 旅游收入的结构变化比较 | 第47-49页 |
五、 从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距看旅游业的一般特征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国内旅游对农民增收和就业贡献的区域比较 | 第50-52页 |
一、 旅游业为农民增收做出的贡献比较 | 第50-51页 |
二、 旅游对农民增收贡献的区域内差异比较 | 第51-52页 |
三、 旅游业为农村带来的就业机会的区域比较 | 第52页 |
第三节 西部旅游业发展分析 | 第52-56页 |
一、 西部地区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 | 第53页 |
二、 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53-54页 |
三、 西部旅游发展的机遇 | 第54-56页 |
第五章 旅游业对农村发展影响的案例研究 | 第56-74页 |
第一节 蒙阴县案例 | 第56-59页 |
第二节 荔波县案例 | 第59-64页 |
第三节 团结乡案例 | 第64-67页 |
第四节 互助县案例 | 第67-69页 |
第五节 石林县案例 | 第69-74页 |
第六章 农村旅游业的发展评价 | 第74-86页 |
第一节 政府的作用和责任 | 第74-76页 |
一、 政府的作用 | 第74-75页 |
二、 政府的责任 | 第75-76页 |
第二节 社区参与和农村旅游发展 | 第76-82页 |
一、 社区参与的相关经济学分析 | 第76-80页 |
二、 农村社区参与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80-82页 |
第三节 农村发展旅游业的经验和教训 | 第82-86页 |
一、 主要经验 | 第82-83页 |
二、 值得注意的问题 | 第83-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