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前言 | 第11页 |
§1.2 基础光物理 | 第11-13页 |
§1.3 影响分子荧光性能的因素 | 第13-15页 |
§1.4 有机二氟化硼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5-25页 |
§1.4.1 N, N-双齿型二氟化硼配合物 | 第15-20页 |
§1.4.2 O, O-双齿型二氟化硼配合物 | 第20-22页 |
§1.4.3 N, O-双齿型二氟化硼配合物 | 第22-25页 |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配体、配合物及重要中间产物的合成 | 第27-32页 |
§2.1 3, 4-二氢喹喔啉-2-酮配体的合成 | 第27-28页 |
§2.2 酯缩合底物的合成 | 第28-31页 |
§2.2.1 2,6-二甲氧基苯乙酮(2-1d)的合成 | 第28-30页 |
§2.2.2 苯丙酮(2-1f)与二苯乙酮(2-1g)的合成 | 第30-31页 |
§2.3 配合物的合成 | 第31-32页 |
第三章 配体和配合物的表征及其性质研究 | 第32-51页 |
§3.1 熔点的变化 | 第32-33页 |
§3.2 红外吸收光谱的变化 | 第33-35页 |
§3.3 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氟谱的比较 | 第35-42页 |
§3.3.1 核磁共振氢谱 | 第35-37页 |
§3.3.2 核磁共振碳谱 | 第37-40页 |
§3.3.3 核磁共振氟谱 | 第40-42页 |
§3.4 紫外和荧光光谱 | 第42-47页 |
§3.4.1 紫外吸收光谱 | 第42-43页 |
§3.4.2 荧光激发与发射光谱 | 第43-45页 |
§3.4.3 荧光量子产率 | 第45-46页 |
§3.4.4 溶剂效应 | 第46-47页 |
§3.5 循环伏安曲线的测量 | 第47-51页 |
第四章 量子化学计算理论研究 | 第51-59页 |
§4.1 基本原理 | 第51页 |
§4.2 几何优化 | 第51-53页 |
§4.3 计算结果分析及其与实验数据的比较 | 第53-57页 |
§4.3.1 分子总能量及偶极矩 | 第53页 |
§4.3.2 前线轨道能量的变化 | 第53-54页 |
§4.3.3 紫外吸收光谱 | 第54-56页 |
§4.3.4 荧光光谱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实验部分 | 第59-71页 |
§5.1 仪器与试剂 | 第59页 |
§5.2 测量的实验条件 | 第59-60页 |
§5.3 合成方法 | 第60-71页 |
§5.3.1 (Z)-2-(3-氧代-3, 4-二氢喹喔啉叉基)乙酸乙酯的合成 | 第60页 |
§5.3.2 (Z)-2-(3-氧代-3, 4-二氢喹喔啉叉基)乙酸乙酯为配体的二氟化硼配合物的合成 | 第60-61页 |
§5.3.3 3-(2-氧代-2-芳乙叉基)-3, 4-二氢喹喔啉-2-酮的合成通法 | 第61-62页 |
§5.3.4 3-(2-氧代-2-芳乙叉基)-3, 4-二氢喹喔啉-2-酮为配体的二氟化硼配合物的合成通法 | 第62-64页 |
§5.3.5 3-(2-氧代-2-(2,6-二甲氧基)-苯乙叉基)-3, 4-二氢喹喔啉-2-酮为配体的二氟化硼配合物的合成 | 第64页 |
§5.3.6 4-甲基-7-羟基-香豆素的合成 | 第64-65页 |
§5.3.7 4-甲基-7-乙酰氧基-香豆素的合成 | 第65页 |
§5.3.8 4-甲基-7-羟基-8-乙酰基-香豆素的合成 | 第65-66页 |
§5.3.9 2, 6-二羟基-苯乙酮的合成 | 第66页 |
§5.3.10 2, 6-二甲氧基-苯乙酮的合成 | 第66-67页 |
§5.3.11 苯丙酮的合成 | 第67-68页 |
§5.3.12 3-(2-甲基-1-氧代苯乙基)-3,4-二氢喹喔啉-2-酮的合成 | 第68页 |
§5.3.13 3-(1-甲基-2-氧代-2-苯乙叉基)-3, 4-二氢喹喔啉-2-酮二氟化硼配合物的合成 | 第68-69页 |
§5.3.14 二苯乙酮的合成 | 第69页 |
§5.3.15 3-(2-苯基-1-氧代苯乙基)-3,4-二氢喹喔啉-2-酮的合成 | 第69-70页 |
§5.3.16 3-(1-苯基-2-氧代-2-苯乙叉基)-3,4-二氢喹喔啉-2-酮二氟化硼配合物的合成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清单 | 第80-81页 |
附录 | 第81-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