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中学生道德行为效能感的发展及其与道德行为的相关研究

中英文摘要第1-5页
前言第5-9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9-11页
二 理论背景:从自我效能感到道德行为效能感第11-16页
 (一) 自我效能理论的背景概述第11页
 (二) 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内容第11-14页
 (三) 道德行为效能感的提出第14-16页
三 研究综述第16-25页
 (一) 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关系的研究第16-19页
 (二) 自我效能理论与行为操作关系的研究第19-20页
 (三) 自我效能感在由道德判断转化为道德行为中的作用的研究第20-25页
四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第25-28页
 (一) 中学生道德行为效能感的发展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第26页
 (二) 中学生道德行为效能感的发展存在着的显著性别差异第26-27页
 (三) 中学生的道德行为效能感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第27-28页
五 道德行为效能感和道德行为问卷的编制第28-33页
 (一) 道德行为效能感问卷设计的理论基础第28-29页
 (二) 道德行为效能感问卷的编制与评分第29-30页
 (三) 道德行为效能感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第30-32页
 (四) 道德行为问卷的编制第32-33页
六 研究方法第33-35页
 (一) 研究对象第33页
 (二) 研究工具第33-34页
 (三) 研究程序第34-35页
七 研究结果第35-43页
 (一) 中学生道德行为效能感发展的年级差异第35-37页
 (二) 中学生道德行为效能感发展的性别差异第37-41页
 (三) 中学生道德行为效能感与道德行为的相关第41-43页
八 分析与讨论第43-49页
 (一) 中学生道德行为效能感发展的年级差异第43-44页
 (二) 中学生道德行为效能感发展的性别差异第44-45页
 (三) 中学生道德行为效能感与道德行为的相关第45-46页
 (四) 本研究的意义第46-49页
九 研究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附录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西部开发中的对外开放战略问题探析
下一篇:高阶Boussinesq方程的数值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