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1-18页 |
1.1 去势方法抑制雄激素方面研究进展 | 第8-12页 |
1.1.1 去势的概念 | 第8-9页 |
1.1.2 雄激素抑制的去势方法 | 第9-12页 |
1.1.2.1 传统的去势方法种类 | 第9-10页 |
1.1.2.2 化学药物去势 | 第10页 |
1.1.2.3 超低温冷冻去势 | 第10-11页 |
1.1.2.4 免疫去势 | 第11-12页 |
1.1.2.4.1 睾丸组织液免疫去势 | 第11页 |
1.1.2.4.2 激素免疫去势 | 第11-12页 |
1.2 相关受体肽疫苗免疫抑制雄激素分泌的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1.2.1 雄激素相关受体肽疫苗的概念 | 第13页 |
1.2.2 FSH、LH受体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2.2.1 FSH的分泌及其功能 | 第13页 |
1.2.2.2 LH的分泌及其功能 | 第13-14页 |
1.2.2.3 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 | 第14页 |
1.2.2.4 FSH、LH受体的结构及作用方式 | 第14-16页 |
1.2.2.5 FSH、LH受体疫苗的作用原理及应用 | 第16页 |
1.2.3 去势方法与受体肽疫苗免疫抑制雄激素的比较 | 第16-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2.1 试验动物 | 第18页 |
2.2 受体肽疫苗 | 第18-19页 |
2.3 免疫方法与血清制备 | 第19-20页 |
2.4 抗体的检测 | 第20页 |
2.5 雄激素分泌水平分析 | 第20-21页 |
2.6 绒山羊部分性状的测定 | 第21-22页 |
2.6.1 体重的测定 | 第21-22页 |
2.6.2 绒厚的测定 | 第22页 |
2.6.3 体尺的测定 | 第22页 |
2.6.4 行为观察 | 第22页 |
2.6.5 抓绒量 | 第22页 |
2.6.6 毛长 | 第22页 |
2.6.7 生殖能力 | 第22页 |
2.6.8 统计分析 | 第22页 |
3 结果 | 第22-34页 |
3.1 受体疫苗免疫诱导产生受体结合多肽 | 第22-24页 |
3.2 雄激素水平 | 第24-26页 |
3.2.1 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的雄激素分泌水平 | 第24-26页 |
3.2.1.1 内蒙古绒山羊周岁公羊雄激素年分泌规律 | 第24-25页 |
3.2.1.2 FSH.LH受体混合疫苗对雄激素分泌水平影响 | 第25页 |
3.2.1.3 FSH受体疫苗对雄激素分泌水平影响 | 第25-26页 |
3.2.1.4 LH受体疫苗对雄激素分泌水平影响 | 第26页 |
3.3 部分性状的测定结果 | 第26-34页 |
3.3.1 体重 | 第26-27页 |
3.3.2 相关体尺的测定 | 第27-31页 |
3.3.3 绒厚 | 第31-32页 |
3.3.4 平均毛长 | 第32-33页 |
3.3.5 睾丸性状与生殖能力 | 第33页 |
3.3.6 平均产绒量 | 第33-34页 |
3.3.7 公羊行为观察 | 第34页 |
4 讨论 | 第34-38页 |
4.1 受体疫苗免疫诱导产生受体结合多肽 | 第34-35页 |
4.2 内蒙古绒山羊周岁公羊全年雄激素分泌规律 | 第35页 |
4.3 受体肽疫苗对内蒙古绒山羊公羊雄激素分泌水平的影响 | 第35-36页 |
4.4 受体肽疫苗的注射对绒山羊公羊部分性状的影响 | 第36-37页 |
4.4.1 对体重的影响 | 第36-37页 |
4.4.2 对抓绒量、绒厚和毛长的影响 | 第37页 |
4.4.3 对体尺性状的影响 | 第37页 |
4.4.4 对睾丸发育和生殖能力的影响 | 第37页 |
4.5 雄激素相关受体肽疫苗在理论及应用中的意义 | 第37-38页 |
5 结论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