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 1 绪论 | 第7-12页 |
| ·对长安SC6350空调系统进行优化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页 |
| ·对汽车空调系统的综合要求 | 第7-9页 |
| ·人体工程学对汽车空调系统的综合要求 | 第8页 |
| ·环境保护对汽车空调系统的综合要求 | 第8-9页 |
| ·系统工程对汽车空调系统的综合要求 | 第9页 |
| ·国内外汽车空调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 ·车用换热器的研究 | 第9页 |
| ·车用空调制冷剂的研究 | 第9-10页 |
| ·汽车空调自动控制 | 第10页 |
| ·国内汽车空调技术的现状 | 第10-11页 |
| ·课题任务及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1-12页 |
| ·课题立项及本人的任务 | 第11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 2 长安牌SC6350空调系统的理论分析 | 第12-26页 |
| ·车用空调系统基本原理 | 第12页 |
| ·热平衡模型的建立 | 第12-14页 |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12-13页 |
| ·车内条件的确定 | 第13页 |
| ·车外条件的确定 | 第13页 |
| ·热平衡模型的构成 | 第13-14页 |
| ·SC6350空调热负荷的计算 | 第14-21页 |
| ·通过车顶和车门等车身外构件传入车厢的热负荷Q_1 | 第14-17页 |
| ·通过发动机舱传入车厢的热负荷Q_2 | 第17页 |
| ·通过前壁板传入车厢内的热负荷Q_3 | 第17-18页 |
| ·通过地板传入车厢内的热负荷Q_4 | 第18页 |
| ·通过玻璃传入车厢内的热负荷Q_5 | 第18-19页 |
| ·通过换气新风传入车厢内的热负荷Q_6 | 第19页 |
| ·车内电机及照明灯等的热负荷Q_7 | 第19-20页 |
| ·成员人体散发的热负荷Q_8 | 第20页 |
| ·SC6350空调热负荷Q | 第20页 |
| ·驾驶室空调热负荷的确定 | 第20-21页 |
| ·SC6350空调系统制冷量的确定 | 第21-22页 |
| ·SC6350空调系统的设计计算 | 第22-24页 |
| ·压焓图上状态点的确定 | 第22-23页 |
| ·制冷剂循环流量 | 第23页 |
| ·所需压缩机排量 | 第23-24页 |
| ·冷凝器能力计算 | 第24页 |
| ·蒸发器能力计算 | 第24页 |
| ·送风量的确定 | 第24-26页 |
| 3 SC6350原空调系统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6-33页 |
| ·SC6350原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 ·制冷降温性能差 | 第26-27页 |
| ·压缩机故障率高 | 第27页 |
| ·冷气分配不合理 | 第27-28页 |
| ·蒸发器溢水现象严重 | 第28页 |
| ·SC6350原空调系统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3页 |
| ·系统配置达不到舒适性要求 | 第28-30页 |
| ·原系统压缩机性能指标 | 第28-29页 |
| ·冷凝器 | 第29页 |
| ·蒸发器 | 第29-30页 |
| ·系统配置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页 |
| ·蒸发器设计不合理造成漏水 | 第30-31页 |
| ·整车隔热效果差影响降温效果 | 第31页 |
| ·多种原因造成压缩机故障率高 | 第31-33页 |
| 4 SC6350空调系统配置优化设计 | 第33-58页 |
| ·压缩机优化选型 | 第34-37页 |
| ·“两器”优化匹配 | 第37-45页 |
| ·蒸发器制冷量分配 | 第37页 |
| ·顶置蒸发器 | 第37-42页 |
| ·顶蒸外观造型 | 第38-40页 |
| ·顶蒸芯体及膨胀阀 | 第40页 |
| ·顶蒸风机 | 第40-41页 |
| ·负离子发生器 | 第41-42页 |
| ·前置蒸发器 | 第42-43页 |
| ·前蒸风机的匹配 | 第42页 |
| ·前蒸芯体及膨胀阀 | 第42-43页 |
| ·进气滤网 | 第43页 |
| ·冷凝器 | 第43-45页 |
| ·管路优化配置 | 第45-48页 |
| ·仪表台板出风口改进设计 | 第48-49页 |
| ·隔热改进措施 | 第49-53页 |
| ·增加前壁板隔热垫 | 第49-50页 |
| ·采用成型地毯以改进发动机舱隔热效果 | 第50-51页 |
| ·改进车内金属裸露部位隔热性能 | 第51-53页 |
| ·新型制冷剂的应用研究 | 第53-55页 |
| ·HFC600a(异丁烷)的应用研究 | 第53-54页 |
| ·混合工质MTL-1的应用研究 | 第54-55页 |
| ·系统优化后的试验验证 | 第55-58页 |
| ·台架性能试验 | 第55-57页 |
| ·顶置蒸发器台架性能试验 | 第55-56页 |
| ·前置蒸发器台架性能试验 | 第56页 |
| ·冷凝器台架性能试验 | 第56页 |
| ·系统台架性能试验 | 第56-57页 |
| ·系统环境模拟试验及可靠性道路试验 | 第57-58页 |
| 5 结论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