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7-11页 |
1.1 拱坝及其消能防冲理论的发展 | 第7-9页 |
1.2 拱坝消能防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9-10页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及思路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古仙洞水电站工程资料介绍 | 第11-14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1页 |
2.2 基本资料 | 第11-13页 |
2.3 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第三章 模型的建立 | 第14-17页 |
3.1 模型比尺的选择 | 第14页 |
3.2 河床岩基冲刷的模拟 | 第14-15页 |
3.3 模型的制作 | 第15-17页 |
第四章 原设计消能方案模型试验研究 | 第17-22页 |
4.1 试验数据及现象 | 第17-18页 |
4.2 泄流能力及流量系数分析研究 | 第18-20页 |
4.3 消能效果分析研究 | 第20-22页 |
第五章 宽尾墩消能工模型试验研究 | 第22-31页 |
5.1 宽尾墩消能理论 | 第22页 |
5.2 宽尾墩体型设计 | 第22-24页 |
5.3 宽尾墩消能工模型试验资料 | 第24-25页 |
5.4 宽尾墩体型参数β与泄流能力关系分析 | 第25-27页 |
5.5 宽尾墩体型参数β与冲坑深度T,挑距L的关系分析 | 第27-28页 |
5.6 最佳收缩比β的计算 | 第28-30页 |
5.7 宽尾墩消能效果分析总结 | 第30-31页 |
第六章 分流域消能工模型试验研究 | 第31-39页 |
6.1 分流墩消能理论 | 第31页 |
6.2 分流墩体型设计 | 第31-32页 |
6.3 模型试验数据及现象 | 第32-33页 |
6.4 分流墩墩高对泄流能力影响的分析研究 | 第33-35页 |
6.5 分流墩墩高与冲坑关系分析研究 | 第35-36页 |
6.6 最佳分流墩高度的确定 | 第36-37页 |
6.7 分流墩消能效果分析 | 第37-39页 |
第七章 消能布置方案的确定 | 第39-42页 |
7.1 基本思路 | 第39页 |
7.2 体型参数的确定 | 第39-40页 |
7.3 模型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分析 | 第40-41页 |
7.4 消能方案的确定 | 第41-42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附件 | 第49-52页 |
附件一: 各物理量比尺推求 | 第49-51页 |
附件二: FORTRAN程序清单 | 第51-52页 |
附件三: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