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遗传算法的装载机工作装置优化设计应用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8-12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 第8-11页 |
1.2.2 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装载机工作装置的运动分析 | 第13-20页 |
2.1 动臂的运动 | 第14-16页 |
2.2 转斗油缸的运动 | 第16-17页 |
2.3 转斗机构的运动分析 | 第17-18页 |
2.4 转斗机构的传动比 | 第18页 |
2.5 斗齿尖的运动轨迹 | 第18-19页 |
2.6 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和优化方法的选择 | 第20-28页 |
3.1 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和目标函数的建立 | 第20-26页 |
3.1.1 目标函数的建立 | 第20-22页 |
3.1.1.1 转斗油缸的最大掘起力 | 第20-21页 |
3.1.1.2 动臂机构的最大举升力 | 第21-22页 |
3.1.1.3 目标函数的建立 | 第22页 |
3.1.2 设计变量的确立 | 第22页 |
3.1.3 约束条件的确立 | 第22-26页 |
3.2 优化方法的选择 | 第26-27页 |
3.3 适应度函数的设计 | 第27页 |
3.4 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遗传算法的最优化理论及其改进 | 第28-37页 |
4.1 遗传算法的最优化理论 | 第28-33页 |
4.1.2 遗传算法的基本定理 | 第28页 |
4.1.2 遗传算法的模式定理 | 第28-32页 |
4.1.2.1 模式定理中的基本概念 | 第28-30页 |
4.1.2.2 选择算子对模式的影响 | 第30-31页 |
4.1.2.3 交叉算子对模式的影响 | 第31页 |
4.1.2.4 变异算子对模式的影响 | 第31-32页 |
4.1.2.5 模式定理 | 第32页 |
4.1.2.6 隐含并行性 | 第32页 |
4.1.3 遗传算法的特点 | 第32-33页 |
4.2 遗传算法的改进——实值编码的遗传算法 | 第33-36页 |
4.2.1 采用实值编码方案 | 第33-34页 |
4.2.2 采用联赛选择机制 | 第34页 |
4.2.3 采用联赛选择机制 | 第34-36页 |
4.2.4 变异算子 | 第36页 |
4.3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实值编码遗传算法的参数优化配置 | 第37-47页 |
5.1 算例描述 | 第37页 |
5.2 参数优化配置方案 | 第37-44页 |
5.2.1 群体规模的选取 | 第37-38页 |
5.2.2 最大遗传代数的选择 | 第38页 |
5.2.3 复制概率Pr的选取 | 第38-39页 |
5.2.4 交叉概率Pc的选取 | 第39-41页 |
5.2.5 变异概率的选取(Pm) | 第41页 |
5.2.6 确定非均匀度参数b的选择 | 第41-44页 |
5.3 试验结果 | 第44页 |
5.4 工作装置主要特性的计算机仿真 | 第44-46页 |
5.4.1 斗底倾角δ的求取 | 第44页 |
5.4.2 铲斗的平移性能 | 第44-45页 |
5.4.3 铲斗的卸料特性曲线 | 第45-46页 |
5.4.4 铲斗的自动放平性 | 第46页 |
5.5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6.1 结论 | 第47页 |
6.2 展望 | 第47-49页 |
Abstract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