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5页 |
第一部分:甲肝病毒的分离、适应和鉴定 | 第15-38页 |
一、材料和方法 | 第15-23页 |
一) 材料 | 第15-19页 |
二) 方法 | 第19-23页 |
1、细胞培养 | 第19-20页 |
2、病毒培养及收毒 | 第20-21页 |
3、ELISA测定HAV抗原 | 第21页 |
4、感染滴度的测定 | 第21-22页 |
5、HAV增殖动力学 | 第22页 |
6、HAV特异性鉴定 | 第22-23页 |
二、结果 | 第23-33页 |
1、采集的HAV样品 | 第23-24页 |
2、在MEK细胞上分离HAV | 第24页 |
3、在Vero细胞上分离HAV | 第24页 |
4、HAV的特异性鉴定 | 第24-30页 |
5、传代性适应 | 第30-31页 |
6、HAV毒株在MEK细胞及Vero细胞上的增殖动力学 | 第31-32页 |
7、Vero细胞适应株W的带毒传代 | 第32-33页 |
三、讨论 | 第33-37页 |
1、粪便中HAV的分离 | 第33-34页 |
2、特异性鉴定分析 | 第34-35页 |
3、甲肝病毒的传代适应 | 第35-36页 |
4、Vero细胞及其适应株W的持续感染 | 第36-37页 |
5、HAV释放到上清培养液中 | 第37页 |
四、结论 | 第37-38页 |
第二部分:微载体技术制备甲肝病毒 | 第38-50页 |
一、材料和方法 | 第38-40页 |
一) 材料 | 第38页 |
二) 方法 | 第38-40页 |
1、微载体的处理 | 第38-39页 |
2、微载体培养细胞 | 第39页 |
3、病毒培养及收获 | 第39-40页 |
4、抗原滴度和感染滴度的测定 | 第40页 |
二、结果 | 第40-47页 |
一) 细胞在微载体上的生长 | 第40-45页 |
二) 甲肝病毒在微载体培养细胞的增殖 | 第45-47页 |
三、讨论 | 第47-49页 |
四、结论 | 第49-50页 |
第三部分:甲肝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 | 第50-57页 |
一、材料和方法 | 第50-52页 |
一) 材料 | 第50页 |
二) 方法 | 第50-52页 |
1、微载体培养甲肝病毒的初步纯化 | 第50-51页 |
2、HAV的灭活 | 第51页 |
3、灭活病毒的佐剂吸附 | 第51页 |
4、动物免疫 | 第51-52页 |
5、ELISA竞争法检测血清抗体 | 第52页 |
二、结果 | 第52-55页 |
1、甲肝病毒的灭活 | 第52-53页 |
2、佐剂吸附情况 | 第53页 |
3、甲肝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 | 第53-55页 |
三、讨论 | 第55-56页 |
四、结论 | 第56-57页 |
第四部分 甲肝病毒的基因分型和适应机理的探讨 | 第57-74页 |
一、材料和方法 | 第57-65页 |
一) 材料 | 第57-60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60-65页 |
1、AC-RT-PCR | 第60-61页 |
2、目的片段重组至质粒pUC18 | 第61-64页 |
3、测序 | 第64-65页 |
二、结果 | 第65-72页 |
1、AC-RT-PCR扩增的片段 | 第65-66页 |
2、酶切鉴定克隆 | 第66页 |
3、HAV部分序列的比较与分析 | 第66-71页 |
4、HAV W株及HM175/WT株5'NCR部分区域二级结构的比较 | 第71-72页 |
三、讨论 | 第72-73页 |
四、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论文综述 | 第80-115页 |
第一部分:甲肝病毒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80-94页 |
第二部分:微载体系统培养细胞技术 | 第94-115页 |
附录1:测序结果彩色波形图 | 第115-118页 |
附录2:感染滴度尾数查算表 | 第118-119页 |
附录3:英文缩写词表 | 第119-121页 |
附录4:甲肝病毒HM175/wt全基因组序列 | 第121-124页 |
个人简历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