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犯罪诉讼程序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一、问题的缘起及意义 | 第9-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1-12页 |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单位犯罪诉讼程序的要义与立法模式 | 第13-17页 |
·单位犯罪诉讼程序的要义 | 第13-14页 |
·单位犯罪诉讼程序的概念及其特征 | 第13-14页 |
·单位犯罪诉讼程序的内容 | 第14页 |
·单位犯罪诉讼程序的立法模式分析 | 第14-17页 |
第二章 单位犯罪案件的侦查 | 第17-24页 |
·立案管辖 | 第17-19页 |
·对我国单位犯罪立案管辖的探讨 | 第17-18页 |
·单位犯罪立案管辖范围的具体划分 | 第18-19页 |
·强制措施 | 第19-24页 |
·单位犯罪强制措施的特殊性 | 第19页 |
·单位犯罪强制措施的域外考察 | 第19-20页 |
·单位犯罪强制措施的立法建议 | 第20-24页 |
第三章 单位犯罪案件的起诉 | 第24-28页 |
·审判管辖 | 第24-25页 |
·级别管辖 | 第24-25页 |
·地域管辖 | 第25页 |
·追诉时效制度 | 第25-28页 |
·关于单位犯罪追诉时效的观点及评析 | 第26-27页 |
·单位犯罪追诉时效制度的具体构建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单位犯罪案件的审判 | 第28-37页 |
·被告单位参与刑事诉讼的方式 | 第28-31页 |
·被告单位参与刑事诉讼的几种学说及其评析 | 第29-30页 |
·完善被告单位参与刑事诉讼的建议 | 第30-31页 |
·被告单位辩护权的行使 | 第31-34页 |
·关于被告单位行使辩护权的主体 | 第32-33页 |
·单位犯罪刑事诉讼中两个主体间的辩护冲突 | 第33-34页 |
·自首制度 | 第34-35页 |
·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 第35-37页 |
·提起单位犯罪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 | 第35-36页 |
·单位犯罪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单位犯罪案件的执行 | 第37-40页 |
·我国单位犯罪案件的执行现状 | 第37页 |
·完善单位犯罪案件的执行措施 | 第37-4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