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当事人适格的概念 | 第10-17页 |
一、当事人的概念 | 第10-11页 |
二、当事人适格的概念 | 第11-14页 |
三、当事人适格概念的渊源 | 第14页 |
四、当事人适格的相关概念辨析 | 第14-17页 |
(一) 当事人适格与当事人能力 | 第14-15页 |
(二) 当事人适格与诉讼能力 | 第15-17页 |
第二部分 当事人适格的性质及理论 | 第17-23页 |
一、当事人适格的性质 | 第17-19页 |
二、当事人适格的理论 | 第19-23页 |
(一) 大陆法系国家的当事人适格理论 | 第19-21页 |
(二) 英美法系国家的当事人适格理论 | 第21-23页 |
第三部分 当事人适格的基础 | 第23-34页 |
一、当事人适格与诉讼实施权 | 第24-29页 |
(一) 诉讼实施权理论的起源 | 第24-27页 |
(二) 实质利害关系与管理权 | 第27-28页 |
(三) 管理权理论的影响及局限性 | 第28-29页 |
二、当事人适格与诉的利益 | 第29-34页 |
(一) 诉的利益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30-32页 |
(二) 诉的利益在民事诉讼中的意义 | 第32-34页 |
第四部分 当事人适格之扩张(从群体诉讼的角度分析) | 第34-46页 |
一、国外当事人适格扩张的理论和制度 | 第34-41页 |
(一) 诉讼担当和诉讼信托 | 第34-36页 |
(二) 群体诉讼 | 第36-41页 |
二、我国群体诉讼中的当事人适格扩张 | 第41-46页 |
(一) 我国代表人诉讼中当事人适格制度的局限性 | 第42-43页 |
(二) 完善代表人诉讼中当事人适格制度的几点构想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