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论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与完善--以性质与功能为视角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引言第12-13页
一、死刑复核程序性质和功能定位第13-25页
 (一) 死刑复核程序的性质定位第13-16页
  1. 死刑复核程序应当是审判程序第13-15页
  2. 死刑复核程序应当是特殊的审判程序第15-16页
 (二) 死刑复核程序的功能定位第16-25页
  1. 死刑复核程序的两重功能第16-21页
  2. 死刑复核程序两重功能排序第21-25页
二、死刑复核程序性质和功能的现实考察第25-41页
 (一) 审理范围全面化第25-27页
 (二) 诉讼构造单方化第27-33页
  1. 死刑复核程序中的检察机关第28-29页
  2. 死刑复核程序中的被告人第29-30页
  3. 死刑复核程序中的辩护人第30-32页
  4. 死刑复核程序中的审判组织第32-33页
 (三) 程序运行的行政化第33-37页
  1. 死刑复核程序启动的自动化第34-35页
  2. 死刑复核程序审理方式的职权化第35-36页
  3. 死刑复核程序无期限限制第36-37页
 (四) 裁判方式的随意化第37-41页
  1. 复核组织人数偏少第37-38页
  2. “简单多数”的表决方式不够慎重第38页
  3. 裁判方式不合理第38-41页
三、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第41-52页
 (一) 死刑复核范围的完善第41-42页
 (二) 诉讼构造的完善第42-46页
  1. 被告人参与方式的完善第42-43页
  2. 辩护人参与方式的完善第43-44页
  3. 检察机关参与方式的完善第44-45页
  4. 确立审判组织独立性第45-46页
 (三) 程序运行方式的完善第46-49页
  1. 死刑复核启动方式的完善第46-47页
  2. 死刑复核审理方式的完善第47-48页
  3. 死刑复核期限的完善第48-49页
 (四) 裁判方式的完善第49-52页
  1. 完善审判组织构成第49-50页
  2. 完善审判组织表决方式第50页
  3. 最高人民法院应当保留一部分死刑改判权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律师的社会法治功能缺失及未来之探索
下一篇:当事人适格问题理论研究--从群体诉讼的角度分析